【单选题】
光缆交接箱已开破的进缆孔全部用()进行封堵,并做到整体平整,表面光滑。___
A. 水泥
B. 纸板
C. 玻璃胶
D. 防火泥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光缆入箱必须设置吊牌,吊牌吊挂在光分纤箱外()mm处的光缆上。___
A. 50
B. 100
C. 200
D. 300
【单选题】
光缆损耗主要是由光纤本身、连接部件和()造成的。___
A. 外界环境
B. 人为造成
C. 熔接点
D. 设备
【单选题】
光缆引上时,必须有()米以上的钢管保护,并且钢管内光缆要穿子管防护。___
A. 2
B. 3
C. 4
D. 5
【单选题】
光缆引上应用钢管保护,光缆出入钢管口用塑料保护管防护,保护管伸出钢管口()mm。___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单选题】
光缆在交接箱内固定时,应将加强芯穿进螺丝固定孔内,将螺丝拧紧,预留钢丝长度不超过()cm。___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光缆在进光缆交接箱接箱处须要做预留,预留线上吊牌位置为预留圈的()。___
A. 上方
B. 下方
C. 左侧
D. 右侧
【单选题】
光缆在经过某些特殊位置时,必须绑扎牢固,同时用保护管进行保护,这些位置不包括()。___
A. 转弯处
B. 预留处
C. 过铁件支撑物
D. 过油烟处
【单选题】
光纤的()就是光纤受到不均匀应力的作用,光纤轴产生的微小不规则弯曲.其结果是传导模变换为辐射模而导致光能的损耗。___
A. 散射损耗
B. 微弯曲损耗
C. 吸收损耗
D. 耦合损耗
【单选题】
光信号是以光功率来度量的,一般以为单位()。___
A. dBm
B. dB
C. dBw
D. mw
【单选题】
互联网协议中的()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机制,因为它不保证数据发送成功。___
A. TCP/IP传送机制
B. TCP/IP认证机制
C. TCP/IP互换机制
D. TCP/IP分配机制
【单选题】
机顶盒开机时有中国移动或者中国移动网络电视伴侣、微信新功能大屏生活,从今天开始的启动界面,但过一段时间后,无任何显示,以下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
A. 重启终端
B. 把机顶盒硬复位出厂设置(硬件恢复出厂设置操作步骤是:终端断电状态下按住那个硬恢复的孔内按键,打开电源开关,按住孔内按键约5秒钟松开,终端的两个指示灯交替闪烁)
C. 参照机顶盒更换流程给以替换,并走返修流程
D. 在营业系统内更改牌照方
【单选题】
机动车的三大随车工具不包括()。___
A. 灭火器
B. 安全锤
C. 三角警示牌
D. 防滑链
【单选题】
基础积分为正向累加积分,安全积分、服务积分和质量积分为(),综合积分由加分项、扣分项组成。___
A. 正向累加
B. 逆向累加
C. 从最高值逆向扣减积分
D. 从最低值逆向累加积分
【单选题】
集中故障告警的处理及时率挑战值()%。___
A. 95
B. 96
C. 98
D. 100
【单选题】
集中故障告警工单质检合格率挑战值()%。___
A. 95
B. 96
C. 98
D. 100
【单选题】
集中故障工单处理平均历时的定义为()。___
A. 投诉工单总历时/派发集中故障工单总数
B. 集中故障工单总历时/派发投诉工单总数
C. 集中故障工单总历时/派发集中故障工单总数
D. 投诉工单总历时/派发投诉工单总数
【单选题】
集中故障工单回复要求不包括()。___
A. 处理措施
B. 故障原因分类
C. 处理时限
D. 故障现象
【单选题】
集中故障消除时间要符合故障实际处理情况,即()。___
A. 故障消除时间≥告警清除时间
B. 故障消除时间>告警清除时间
C. 故障消除时间<告警清除时间
D. 故障消除时间≤告警清除时间
【单选题】
计算机网卡使用()的物理接口,电话机使用RJ11的物理接口。___
A. RJ40
B. RJ45
C. RJ46
D. RJ50
【单选题】
家客百兆用户标准装移机竣工时限为24小时___
A. 12
B. 24
C. 36
D. 48
【单选题】
家客普通用户标准装移机竣工时限为48小时___
A. 12
B. 24
C. 36
D. 48
【单选题】
家客千兆用户标准装移机竣工时限为12小时___
A. 12
B. 24
C. 36
D. 48
【单选题】
家客掌上运维APP投诉回单内容必须包括投诉原因、解决措施、恢复时间、装维厂家和()。___
A. 处理人姓名
B. 处理过程
C. 处理人联系方式
D. 处理结果
【单选题】
家庭布线时,网线和电力线之间至少要保持()厘米以上的间距,避免交流电对数据传输的干扰。___
A. 10
B. 15
C. 20
D. 30
【单选题】
家庭光宽带的排障原则是(),即在查找故障点时,要尽可能先从用户终端入手。___
A. 先外部,后内部
B. 先终端,后线路
C. 先主干,后分支
D. 先机房,后用户
【单选题】
家庭宽带投诉工单处理及时率挑战值为()%。___
A. 96
B. 98
C. 99
D. 100
【单选题】
家庭宽带投诉工单首回解决率的定义是()。___
A. 未解决投诉问题的工单数/投诉工单总数
B. 已解决投诉问题的工单数/投诉工单总数
C. 计划解决的工单数/投诉工单总数
D. 超时的共单数/投诉工单总数
【单选题】
家庭宽带投诉解决率挑战值()%。___
A. 90
B. 98
C. 95
D. 100
【单选题】
家庭宽带投诉率的定义为()。___
A. Σ统计周期内家庭宽带已解决投诉总量/(统计区域内家庭宽带活跃用户数)*100%
B. Σ统计周期内家庭宽带已解决投诉总量/(统计时区内家庭宽带新增用户数*100%
C. Σ统计周期内家庭宽带投诉总量/(统计时区内家庭宽带新增用户数)*100%
D. Σ统计周期内家庭宽带投诉总量/(统计区域内家庭宽带活跃用户数)*100%
【单选题】
家庭宽带投诉用户回访满意度的定义为()。___
A. 家宽投诉电话回访非常满意量/家宽投诉电话回访成功量
B. 家宽投诉电话回访满意量/家宽投诉电话回访成功量
C. (家宽投诉电话回访非常满意量+满意量)/家宽投诉电话回访成功量
D. 家宽投诉电话回访不满意量/家宽投诉电话回访成功量
【单选题】
家庭宽带投诉用户满意度的挑战值为()%。___
A. 90
B. 98
C. 92
D. 100
【单选题】
家庭宽带万投比挑战值()。___
A. 1.5
B. 1.85
C. 1
D. 1.75
【单选题】
家庭宽带万用户投诉比挑战值()%。___
A. 1
B. 1.5
C. 2
D. 2.5
【单选题】
家庭宽带中客服部门对重复投诉率的定义为()。___
A. 3个月内同一用户网络问题重复投诉次数/当月网络原因投诉总量
B. 2个月内同一用户网络问题重复投诉次数/当月网络原因投诉总量
C. 6个月内同一用户网络问题重复投诉次数/当月网络原因投诉总量
D. 本月内同一用户网络问题重复投诉次数/当月网络原因投诉总量
【单选题】
家庭投诉工单最多可以申请()次计划解决。___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架空光缆架设时,一般每隔()米做6~8米大预留光缆。___
A. 200
B. 500
C. 800
D. 1000
【单选题】
架空光缆接头处,光缆重叠长度为()米。___
A. 5
B. 8
C. 10
D. 18
【单选题】
架空线路杆路的杆间距离,一般情况下,郊区杆距可为()米。___
A. 35~40
B. 40~45
C. 45~50
D. 50~55
【单选题】
检查光源设备时不能将光源对准()。___
A. 头
B. 眼睛
C. 地面
D. 天空
【单选题】
交换机端口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又能接收数据包,那么应将端口属性设置为()。___
A. 半双工
B. 全双工
C. 自适应
D. 强制
推荐试题
【单选题】
现场检查线网控制中心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可对行车、客流、()、乘客视频信息等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视和管理。___
A. 安全
B. 设备运行和主要故障
C. 技术
D. 材料
【单选题】
查阅对外联络联系记录或者联合应急演练记录,应建立与交通运输、( ) 、气象、卫生、供电、通信等部门或单位的联络工作机制,联络工作机制运转有效。___
A. 行车
B. 安全
C. 技术
D. 公安
【单选题】
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对线网各运营单位提交 的评估准备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要对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的全面性、( ) 、可操作性和动态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___
A. 科学性
B. 安全
C. 技术
D. 材料
【单选题】
通过查阅应急点分布文件、应急救援模拟等方式,核实应急点布局和救援响应速度: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至少覆盖5公里半径范围内线网,实现救援人员20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各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能覆盖整个线网;应急基地的处置能力原则上应具备救援人员 ( ) 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 ___
A. 30
B. 20
C. 25
D. 10
【单选题】
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对线网各运营单位提交 的评估准备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要对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的全面性、科学性、 ( ) 和动态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___
A. 可操作性
B. 安全
C. 技术
D. 材料
【单选题】
查阅对外联络联系记录或者联合应急演练记录,应建立与交通运输、公安、 ( ) 、卫生、供电、通信等部门或单位的联络工作机制,联络工作机制运转有效。___
A. 行车
B. 安全
C. 技术
D. 气象
【单选题】
网络化运营安全评估包括线网控制中心功能评估、线网应急能力评估、___
A. 应急预案
B. 应急演练
C.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
D. 应急疏散
【单选题】
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对线网各运营单位提交 的评估准备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要对运营安全风险数据库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 () 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___
A. 动态管理
B. 安全
C. 技术
D. 材料
【单选题】
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对线网各运营单位提交的评估准备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要对 ( ) 、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运营险性事件进行重点评估。___
A. 应急预案
B. 应急演练
C.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
D. 网络化运营
【单选题】
查阅对外联络联系记录或者联合应急演练记录,应建立与交通运输、公安、气象、 ( ) 、供电、通信等部门或单位的联络工作机制,联络工作机制运转有效。___
A. 行车
B. 安全
C. 技术
D. 卫生
【单选题】
现场检查线网控制中心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可对行车、客流、设备运行和主要故障、 () 等进行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视和管理。___
A. 安全
B. 乘客视频信息
C. 技术
D. 材料
【单选题】
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对线网各运营单位提交的评估准备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要对网络化运营、( )、运营险性事件进行重点评估。___
A. 应急预案
B. 应急演练
C.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
D. 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单选题】
网络化运营安全评估包括线网控制中心功能评估、()、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___
A. 线网应急能力评估
B. 网络化运营
C. 运营险性事件
D. 技术分析报告
【单选题】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应查阅线网各运营线路客流统计数据和列车运行计划资料,测算线路实际运行能力与客流的匹配情况,结合各线路 ( )、列车满载率,以及大客流换乘站、常态化限流车站.分布,分析判断线网运力协调不匹配的换乘站,以及运能运量变化对网络整体可靠性的影响。___
A. 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
B. 应急预案
C. 应急演练
D. 运营险性事件
【单选题】
对已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具体分析对照应对事件发生经过、处置情况、原因分析、整改和防范措施等进行全面回溯,并判定该项险性事件处置是否符合 ( ) 、客运组织、设施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管理、应急管理等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___
A. 应急逃生
B. 行车组织
C. 应急预案
D. 应急演练
【单选题】
查阅对外联络联系记录或者联合应急演练记录,应建立与交通运输、公安、气象、卫生、 ( ) 、通信等部门或单位的联络工作机制,联络工作机制运转有效。___
A. 行车
B. 安全
C. 技术
D. 供电
【单选题】
现场检查线网控制中心运行状态监控功能,可对行车、客流、设备运行和主要故障、乘客视频信息等进行 ( ) 小时连续不间断监视和管理。___
A. 12
B. 24
C. 36
D. 48
【单选题】
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应对线网各运营单位提交的评估准备材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要对网络化运营、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 ) 进行重点评估。___
A. 应急预案
B. 应急演练
C.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
D. 运营险性事件
【单选题】
查阅应急预案、 ( ) 等文件,核查线网应急应具备“站点一区域一基地”三级的应急点结构,实现人员、物资的统一配套设置,其中站点即以车站为一线应急响应点,能够简单处理一般事件,区域即区域应急中心,能够以较为专业的能力实现对较大事件的处置,基地一般以车辆段或停车场为基础,具备对特别重大、重大事件的处置能力; ___
A. 应急演练
B. 安全
C. 技术
D. 卫生
【单选题】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应查阅线网各运营线路客流统计数据和列车运行计划资料,测算线路实际运行能力与客流的匹配情况,结合各线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 ( ) ,以及大客流换乘站、常态化限流车站.分布,分析判断线网运力协调不匹配的换乘站,以及运能运量变化对网络整体可靠性的影响。___
A. 列车满载率
B. 应急预案
C. 应急演练
D. 运营险性事件
【单选题】
查阅对外联络联系记录或者联合应急演练记录,应建立与 、公安、气象、卫生、供电、 ( ) 的联络工作机制,联络工作机制运转有效。___
A. 行车
B. 安全
C. 技术
D. 通信等部门或单位
【单选题】
查阅 () 、应急演练等文件,核查线网应急应具备“站点一区域一基地”三级的应急点结构,实现人员、物资的统一配套设置,其中站点即以车站为一线应急响应点,能够简单处理一般事件,区域即区域应急中心,能够以较为专业的能力实现对较大事件的处置,基地一般以车辆段或停车场为基础,具备对特别重大、重大事件的处置能力; ___
A. 应急预案
B. 安全
C. 技术
D. 卫生
【单选题】
对已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具体分析对照应对事件发生经过、处置情况、原因分析、整改和防范措施等进行全面回溯,并判定该项险性事件处置是否符合行车组织、 ( )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管理、应急管理等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___
A. 应急逃生
B. 客运组织
C. 应急预案
D. 应急演练
【单选题】
换乘站客流匹配评估应查阅线网各运营线路客流统计数据和列车运行计划资料,测算线路实际运行能力与客流的匹配情况,结合各线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列车满载率,以及( ) 、常态化限流车站分布,分析判断线网运力协调不匹配的换乘站,以及运能运量变化对网络整体可靠性的影响。___
A. 大客流换乘站
B. 应急预案
C. 应急演练
D. 运营险性事件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总体要求是 和 。___
A. 主要纲领
B. 指导思想
C. 基本原则
D. 重大意义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的基本原则是 。___
A.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B. 统筹协调,改革创新。
C. 预防为先,防处并举
D. 属地管理,综合治理。
【多选题】
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运营单位要配备满足需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根据需要建立 、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___
A. 全职消防队
B. 专职或志愿消防队
C. 微型消防站
D. 消防小组
【多选题】
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监管的指导,强化督促检查。___
A. 交通运输部
B.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C. 各省级人民政府
D. 国家发改委
【多选题】
下列属于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是哪点?___
A. 深入开展行业运营人力资源跟踪研究,评估行业人才发展水平。
B. 鼓励各类院校设置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C. 完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完善列车驾驶员职业准入制度,规范和强化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等重点岗位职业水平评价,建立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不良记录名单制度,规范行业内人才流动。
D. 制定安全检查设备和监控设备设置标准、人员配备标准及操作规范。
【多选题】
如何强化公共安全防范?___
A. 夯实运营安全管理基础。
B. 加强日常巡检防控。
C. 规范安全检查工作。
D. 加强社会共建共治。
【多选题】
如何提升应急处置能力?___
A.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B. 加强日常巡检防控。
C.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D. 强化现场处置应对。
【多选题】
城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负总责,充分发挥 和 ,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多方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___
A. 创新性
B. 自主权
C. 创造性
D. 主动权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公安部的职责?___
A. 负责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拟订城市轨道交通反恐防暴、内部治安保卫、消防安全等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
B. 指导地方公安机关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区域的巡逻查控工作
C. 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涉恐等情报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通报、预警工作
D. 监督指导运营单位做好进站安检、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的基本原则包含 。___
A.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B. 统筹协调,改革创新
C. 预防为先,防处并举
D. 属地管理,综合治理
E. 可靠、便捷、舒适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规定的运营单位的职责包含 。___
A. 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B. 落实反恐防暴
C. 内部治安保卫
D. 消防安全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指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要与城市经济社会的 相协调。___
A. 发展阶段
B. 发展水平
C. 发展方向
D. 发展要求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用房等,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___
A. 同步规划
B. 同步设计
C. 同步施工
D. 同步验收
E. 同步投入使用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的总体思想指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 的出行服务。___
A. 安全
B. 可靠
C. 便捷
D. 舒适
E. 经济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基本原则中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指 。___
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 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C. 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水平和服务品质
D.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协调衔接
【多选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中基本原则中的“预防为先,防处并举”是指 。___
A.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
B. 加强应急演练和救援力量建设
C.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D.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