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下列关于电子邮件传输协议描述错误的是。___
A. SMTP协议负责邮件系统如何将邮件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外一台计算机
B. IMAP4的应用比POP3更广泛
C. IMAP4协议能够使用户可以通过浏览远程服务器上的信件,决定是否要下载此邮件
D. POP3协议规定怎样将个人计算机连接到邮件服务器和如何下载电子邮件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TCP/IP协议层次结构由___组成?
A.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组成
B. 网络接口层、传输层组成
C.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D.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
【单选题】
Unix系统中的last命令用来搜索____来显示自从文件创建以来曾经登录过的用户,包括登录/退出时间、终端、登录主机IP地址。___
A. utmp/utmpx文件
B. wtmp/wtmpx文件
C. lastlog文件
D. attc文件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交换网络下,防监听的措施错误的是___
A. 把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信任关系建立在单一的IP或者MAC基础上
B. 使用静态的ARP或者IP-MAC对应表代替动态的ARP或者IP-MAC对应表,禁止自动更新,使用手动更新
C. 定期检查ARP请求,使用ARP监视工具
D. 不要把网络安全信任关系建立在单一的IP或者MAC基础上
【单选题】
下列关于Wireshark捕获数据包不正确的是?___
A. 数据包序号指的是被捕获的顺序
B. 时间戳指的是被捕获时相对第一个被捕获的数据包相隔的时间
C. 时间戳指的是数据包包含的时间戳信息
D. 中间区域按协议封装过程显示各层结构对应的内容
【单选题】
下列关于数据帧地址正确的是。___
A. 数据帧地址的类型一般不止两种类型
B. 分为两种类型:发往单机的数据帧地址和广播数据帧地址
C. 发往单机的数据帧地址目的是多个的主机的MAC
D. 广播数据帧地址目的是单个主机的MAC
【单选题】
下列关于网络嗅探实验,错误的是___
A. 网络嗅探的能力范围已经适用于广域网
B. 网络嗅探的能力范围目前局限于局域网
C. 网络嗅探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D. 网络嗅探又叫网络监听
【单选题】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过程中,攻击时所针对的缓冲区溢出的程序空间可以为任意空间,但因不同地方程序空间的突破方式和内存空间的定位差异,也就产生了多种转移方式,哪种方式需要先找到一个可供溢出的缓冲区___
A. 长跳转缓冲区
B. 函数指针
C. 激活记录
D. 函数指针和激活记录
【单选题】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过程中,攻击时所针对的缓冲区溢出的程序空间可以为任意空间,但因不同地方程序空间的突破方式和内存空间的定位差异,也就产生了多种转移方式,哪种方式需要先找到一个可供溢出的缓冲区___
A. 长跳转缓冲区
B. 函数指针
C. 激活记录
D. 函数指针和激活记录
【单选题】
跨站脚本攻击形成的原因?___
A. Web服务器允许用户在表格或编辑框中输入不相关的字符
B. Web服务器存储并允许把用户的输入显示在返回给终端用户的页面上,而这个回显并没有去除非法字符或者重新进行编码
C. A和B都是
D. A和B都不是
【单选题】
Google Hacking的实际应用有哪些___
A. 利用index of来查找开放目录浏览的站点
B. 搜索指定漏洞程序
C. 利用Google进行一次完整入侵
D. 以上都是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道德的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错误的是___
A.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
B.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C. 人类道德将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D. 人类道德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者倒退
【单选题】
___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
A. 传统道德
B. 中华传统美德
C. 中国革命道德
D. 中国传统文化
【单选题】
《尚书》中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孟子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兼相爱,交相利”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宋代的思想家们又提出了所谓“忠、孝、节、义”四大德目等,强调___的重要意义。
A. 人生价值
B. 人伦价值
C. 信仰目标
D. 传统文化
【单选题】
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这句话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反映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___
A.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B.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C.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D.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单选题】
___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A. 新时代道德
B. 社会主义道德
C. 中国传统文化
D. 中国革命道德
【单选题】
___是道德的核心问题,决定并体现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所有道德现象。
A. 科学发展
B. 以人为本
C. 为什么人服务
D. 培养四有新人
【单选题】
下列有关为人民服务说法错误的有___
A.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B.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C. 为人民服务只适合于党员干部而不能推广到全体人民
D.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单选题】
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于___
A. 以为人民服务
B. 以集体主义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D. 体现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___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
B.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C.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上的协调性
D.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
【单选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下对集体主义正确的理解是___
A. 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 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 在现实中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不可能协调的
D.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单选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的实际,可将集体主义分为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___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
D. 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单选题】
公共秩序是指___
A. 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B. 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
C. 由一定规范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D. 限制、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定的集合
【单选题】
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职业道德
B. 家庭道德
C. 社会公德
D. 公共秩序
【单选题】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这是社会公德中___
A. 爱护公物的要求
B. 助人为乐的要求
C. 文明礼貌的要求
D. 保护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