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身高1.2~1.5m的儿童乘车时,可购买半价___
A. 硬座票
B. 加快票
C. 空调票
D. 软座票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 客运杂费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除去___、(BC )以外,铁路运输企业向旅客、托运人、收货人提供的辅助作业、劳务及物耗等所收的费用。
A. 旅客客票票价
B. 旅客车票票价
C. 行李包裹运价
D. 行包运价
【多选题】
关于客运杂费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中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 站台票1元/张
B. 货签费0.25元/个
C. 安全标志费0.20元/个
D. 在装运前行李、包裹手续费5元/票次
【多选题】
热备动车组的机务、车辆、客运和保洁等乘务人员必须按运营要求配备,并在热备动车组上待命,确保接令后在车站热备的动车组___分钟、在车站外热备的动车组(AC )分钟具备车站发车条件。
A. 10
B. 15
C. 20
D. 30
【多选题】
动车组发生故障后,如果区间停车超过___分钟、站内停车超过(BC )分钟后,仍无法判明故障原因或虽已判明故障原因,但短时间内难以处置修复时,随车机械师须及时果断通知司机请求救援。
A. 15
B. 20
C. 30
D. 60
【多选题】
应通过___等方式,向旅客进行禁止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逃生知识、灭火器、紧急破窗锤使用方法等消防安全宣传。
A. 图形标志
B. 口头宣传
C. 电子显示
D. 广播宣传
【多选题】
旅客列车空调失效时,按规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列车长组织___做好秩序维护、宣传解释、旅客安抚和车厢巡视工作,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A. 保洁员
B. 餐售人员
C. 乘警
D. 列车员
【多选题】
动车组列车空调失效需安装防护网时,防护网安装完毕后,随车机械师确认安装状态后报告列车长,列车长通知司机申请停车。列车长组织___值守,严禁旅客自行下车。列车乘务人员(ABCD含餐饮保洁)应当将车门处的旅客动员到车内,严格值守车门。
A. 列车员
B. 乘警
C. 随车机械师
D. 餐饮
【多选题】
动车所每日召开一体化生产交班会,公布作业计划,安排检修重点,___、(ABD )、LKJ、ATP、CIR行车安全设备检修人员、(ABD )等部门人员参加,实现检修作业的一体化管理。
A. 保洁
B. 客运整备
C. 地勤司机
D. 售后服务
推荐试题
【单选题】
一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分别为:24.0MP 27.2MP 20.0MPa,则此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为 ___ MPa。
A. 24.0
B. 27.2
C. 20
D. 23.7
E.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 ___ ℃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A. 25
B. 30
C. 35 C.40
【单选题】
铁路混凝土工程的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和其他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必须按规定及时填写,并且严格履行___签字确认制度。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A. 试验员
B. 责任人
C. 监理工程师
D. 项目负责人
【单选题】
钢筋接头的外观质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接头为一批,不足___个也按一批计。
A. 200个;200个
B. 100个;100个
C. 60个;60个
D. 200个;100个
【单选题】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孔道摩阻损失、扩孔段摩阻损失和锚口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先张法折线配筋张拉前,对折线筋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做适当调整,并经监理单位和___认可。
A. 设计单位
B. 建设单位
C. 质量监督站
D. 检测单位
【单选题】
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施工单位每拌制50 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监理单位___检查测试结果。
A. 全部
B. 75%
C. 50%
D. 20%
【单选题】
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根据相关标准以___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A. 书面
B. 口头
C. A和B均可
【单选题】
通用硅酸盐水泥按___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A. 混合材料
B. 硅酸盐熟料
C. 原材料
D. 原材料的矿物成份
【单选题】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对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分别采用___基准法。
A. 灼烧差减法、硫酸钡重量法、EDTA滴定差减法
B. 灼烧差减法、硫酸钡重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C. 原子吸收光谱法、灼烧差减法、硫酸钡重量法
D. 原子吸收光谱法、EDTA滴定差减法、硫酸钡重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