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手工钨极氩弧焊设备中没有 ___
A. 控制系统
B. 行走机构
C. 气路系统
D. 水路系统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氩弧焊机供气系统没有 ___
A. 氩气瓶
B. 减压器
C. 预热器
D. 电磁气阀
【单选题】
氩气瓶外表漆成 ___色并标有深绿色“氩”字
A. 白
B. 铝白
C. 淡黄
D. 银灰
【单选题】
CO2气瓶瓶体表面漆成 ___色,并漆有“液态二氧化碳”黑色字样
A. 银灰
B. 棕
C. 白
D. 铝白
【单选题】
焊条电弧焊Y形坡口的坡口角度一般为 ___
A. 30°
B. 60°
C. 80°
D. 90°
【单选题】
厚度12mm钢板对接,焊条电弧焊立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时,预置反变形量一般为___
A. 0°~1°
B. 3°~4°
C. 5°~6°
D. 7°~8°
【单选题】
焊条电弧焊立焊操作时,发现椭圆形熔池下部边缘由比较平直轮廓变成鼓肚变圆时,表示熔池温度已稍高或过高,应立即灭弧,降低熔池温度,以避免产生___
A. 裂纹
B. 烧穿
C. 咬边
D. 焊瘤
【单选题】
与焊条电弧焊相比, ___不是自动埋弧焊的缺点
A. 不适合焊接薄板
B. 对气孔敏感性较大
C. 辅助准备工作量大
D. 焊工劳动强度大
【单选题】
埋弧焊不适用于焊接___
A. 钛及钛合金
B. 镍合金
C. 奥氏体不锈钢
D. 调质钢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的焊缝成形系数,一般以___为宜
A. 0.5
B. 1
C. 1~1.3
D. 1.3--2
【单选题】
熔合比主要影响焊缝的___
A. 焊透程度
B. 宽度
C. 熔合程度
D. 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单选题】
___不是埋弧自动焊最主要的工艺参数
A. 焊接速度
B. 电流种类与极性
C. 焊接电流
D. 电弧电压
【单选题】
焊接速度过高时会产生 ___等缺陷
A. 未焊透
B. 烧穿
C. 气孔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焊丝直径主要影响___
A. 焊缝高度
B. 焊缝厚度
C. 焊缝宽度
D. 生产率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焊丝伸出长度加大时,使焊缝___
A. 熔深增大
B. 余高增大
C. 宽度增大
D. 焊缝成形系数增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时焊剂堆积高度一般在___范围比较合适
A. 2.5~3.5mm
B. 5.5~6.5mm
C. 12.5~13.5mm
D. 2.5~3.5cm
【单选题】
埋弧焊的坡口形式与焊条电弧焊基本相同,但由于埋弧焊的特点,应采用___
A. 较大的间隙
B. 较大的钝边
C. 较小的钝边
D. 较大的坡口角度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对于厚度 ___mm以下的板材,可以不开坡口(采有I形坡口),只需采用双面焊接,背面不用清根,也能达到全焊透的要求
A. 30
B. 24
C. 18
D. 12
【单选题】
板材对接要求全焊透,采用I形坡口埋弧自动焊双面焊,要求后焊的正面焊道的熔深(焊道厚度)达到板厚的___
A. 30%~40%
B. 40%~50%
C. 50%~60%
D. 60%~70%
【单选题】
板材对接要求全焊透,采用I形坡口双面埋弧自动焊工艺,在进行后焊的正面焊道焊接时,可以通过观察熔池背面焊接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来估计熔深,若熔池背面为 ___色,表示熔深符合要求
A. 红
B. 暗红
C. 黑
D. 白亮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负载持续率通常为___
A. 60%
B. 75%
C. 85%
D. 100%
【单选题】
埋弧自动焊应注意选用容量恰当的___,以满足通常为100%的满负载持续率的工作需求
A. 弧焊电源
B. 电焊钳
C. —次电源线
D. 焊接电缆
【单选题】
与其他电弧焊相比, ___不是手工钨极氩弧焊的优点
A. 保护效果好,焊缝质量高
B. 易控制熔池尺寸
C. 可焊接的材料范围广
D. 生产率高
【单选题】
钨极氩弧焊焊铝及铝合金时应选用___
A. 交流电源
B. 直流正接
C. 直流反接
D. 整流电源
【单选题】
___不是钨极氩弧焊选择钨极直径的主要依据
A. 坡口角度的大小
B. 电源种类与极性
C. 坡口间隙的大小
D. 接头型式
【单选题】
钨极氩弧焊的氩气流量一般可按经验公式确定,即氩气流量(L/min)等于喷嘴直径(mm)的 ___倍
A. 0.5~0.8
B. 0.8~1.2
C. 1.5~2.5
D. 2.5~3.5
【单选题】
钨极氩弧焊的喷嘴直径可根据钨极直径按经验公式选择:喷嘴直径:(内径,mm)等于钨极直径的(mm) ___倍
A. 2.5~3.5
B. 4.5~5.5
C. 6.5~7.5
D. 8~9
【单选题】
易燃物品距离钨极氩弧焊场所不得小于___ m
A. 5
B. 13
C. 15
D. 20
【单选题】
CO2气体保护焊有许多优点,但___不是CO2焊的优点
A. 生产率高,成本低
B. 焊缝含氢量少,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好
C. 焊接变形和应力小
D. 设备简单,容易维护修理
【单选题】
CO2气体保护焊有一些不足之处,但___不是CO2焊的缺点
A. 飞溅较大,焊缝表面成形较差
B. 设备比较复杂,维修工作量大
C. 焊缝抗裂性能较差
D. 氧化性强,不能焊易氧化的有色金属
【单选题】
目前CO2焊适用于 ___的焊接
A. 低碳钢
B. 低合金钢
C. 不锈钢
D. 铝及铝合金
E. 铜及铜合金
F. 钛及钛合金
【单选题】
粗丝CO2焊中,熔滴过渡往往是以___的形式出现
A. 喷射过渡
B. 射流过渡
C. 短路过渡
D. 粗滴过渡
【单选题】
___不是CO2焊氮气孔的产生原因
A. 喷嘴与工件距离过大
B. 喷嘴被飞溅物堵塞
C. 工件上有锈未清除
D. CO2气体流量过小
【单选题】
CO2焊如果采用含有硅、锰脱氧元素的焊丝,则___飞溅已不显著
A. 焊接工艺参数不当引起的
B. 由极点压力引起的
C. 熔滴短路时引起的
D. 由冶金反应引起的
【单选题】
___不属于CO2气体保护焊的工艺参数
A. 焊丝直径
B. 电源种类与极性
C. 焊接电流
D. 气体流量
【单选题】
___不是CO2焊时选择焊丝直径的根据
A. 焊件厚度
B. 施焊位置
C. 生产率的要求
D. 坡口形式
【单选题】
___不是CO2焊时选择焊接电流的根据
A. 工件厚度
B. 焊丝直径
C. 坡口形式
D. 熔滴过渡形式
【单选题】
中厚板T形接头船形焊位置(即T形接头平焊位置)半自动CO2焊时,焊接方向通常采用___
A. 左焊法
B. 右焊法
C. 立向下焊
D. 立向上焊
【单选题】
中厚板对接仰焊位置半自动CO2焊应采用___
A. 左焊法
B. 右焊法
C. 立向下焊
D. 立向上焊
【单选题】
Q235钢CO2气体保护焊时,焊丝应选用___
A. H08Mn2SiA
B. H08MnMoA
C. H08MnA
D. H08A
【单选题】
CO2气瓶使用CO2气体电热预热器时,其电压应采用___伏
A. 36
B. 42
C. 48
D. 60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培训教材审核的“目标导向原则”要求审核工作始终要认准___。
A. 培训需求
B. 培训目的
C. 培训形式
D. 培训目标
【单选题】
___是运用电影、电视、投影等手段对职工进行培训。
A. 演练法
B. 影视法
C. 提问法
D. 角色扮演法
【单选题】
各单位提出下一年度教育培训投入总额等总控目标建议,公司总部审核通过后,按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___的比例确定总控目标并下达。
A. 10%
B. 6%
C. 8%
D. 12%
【单选题】
___是指根据培训班的计划,下发培训通知,根据学员报名回执的情况,对学员进行登记、分组等。
A. 选择场地设施
B. 经费预算
C. 教材准备
D. 学员的组织
【单选题】
对___的监督,具体内容包括:督促、检查教学组织工作总体方案的制定情况,提出审定意见;督促检查方案涉及的经费、师资、场所等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A. 教学前期工作
B. 教学中期工作
C. 教学后期工作
D. 教学过程
【单选题】
多媒体课件按操作流程分为顺序型、分支型、___和网络型。
A. 教学型
B. 交互型
C. 测验型
D. 开放型
【单选题】
对培训师的服务包括教学服务和___。
A. 后勤服务
B. 生活服务
C. 指导服务
D. 课件服务
【单选题】
“金扳手” 青年员工种子期提升培训 班培训周期为___天。
A. 10
B. 21
C. 30
D. 45
【单选题】
培训班优秀学员不超过参培学员的___%。
A. 5
B. 10
C. 15
D. 20
【单选题】
通过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现有与应有状况的差距的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其培训的内容。这种活动称之为___。
A. 培训需求
B. 需求分析
C. 培训预测
D. 预测分析
【单选题】
___是本专业领域技能人员安全培训的责任部门。
A. 公司人资部
B. 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C. 各级专业管理部门
D. 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单选题】
简单而言,评估是指___。
A. 对事物的说明
B. 对某一事物的价值给予判断
C. 评选
D. 分析
【单选题】
公司实行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各级单位要()安排技能等级培训项目,每个技能等级可给予___次免费培训和认定的机会。
A. 每月,1
B. 每季度,2
C. 每年,1
D. 每季度,2
【单选题】
根据对受训者的___测评结果,给出对其培训的方案设计建议,是进行个性特征分析的最终目的。
A. 绩效
B. 智商
C. 人格特征
D. 工作表现
【单选题】
培训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和___两方面。
A. 培训效果
B. 培训过程
C. 培训运行机制
D. 培训方式
【单选题】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通过___或利用其它工具,仔细观察、记录工作者在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情况,从而获得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方法,提出具体的报告。
A. 感官
B. 观察工作者
C. 视听
D. 听取工作者描述
【单选题】
业务评价是关于___的评价。
A. 训练课程运营状态
B. 培训实施的直接成果
C. 受训者的知识、能力
D. 培训者的业务水平
【单选题】
内向型+任务型,即S型性格,也叫___。
A. 力量型
B. 活泼型
C. 和平型
D. 完美型
【单选题】
培训评估属于培训质量的___。
A. 事前控制
B. 过程控制
C. 事后控制
D. 全程控制
【单选题】
___是教学活动中各学科内容的体现,也就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时所用的材料和总和。
A. 课程
B. 培训教材
C. 培训课程
D. 教材
【单选题】
省公司级培训机构,分别设立___。
A. “一校、两院、三中心”
B. “一中心、N 个实训室”
C. “一中心、N 个基地”
D. “一校、一基地、一中心”
【单选题】
成年人学习非常依赖于___。
A. 外界帮助
B. 社会环境
C. 自身能力
D. 过往经验
【单选题】
模拟训练这种培训形式通常借助___,使培训具有工作现场的真实性,它适用于对操作技能性强,生产设备高精尖岗位的培训,通过现实环境下的反复操作,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A. 计算机技术
B. 系统控制技术
C. 仿真技术
D. 光电技术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企业培训师的主要职责是___。
A. 策划、开发培训项目
B. 制定、实施培训工作方案
C. 组织开展培训项目策划、开发等方面的审核管理工作
D. 从事培训管理、教学、咨询活动
【单选题】
___是“金扳手”青年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业务指导部门
A.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
B. 省公司团委
C. 省公司专业部门
D. 技术培训中心
【单选题】
下列培训资源命名中不合理的是___。
A. 环境保护我把关——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方案
B. 低压直接接入式三相电能表带电调换
C. 配电线路常用绳扣——猪蹄扣
D. 两招玩转工艺验证
【单选题】
___包括为培训师服务、为学员服务、处理突发事件、创建学习环境。
A. 培训监控
B. 培训环境
C. 培训服务
D. 培训控制
【单选题】
___需要进行市场预测、素材采集、表现手法等大量复杂的准备工作。
A. 多媒体教材开发
B. 案例法教材
C. 角色扮演法教材
D. 讲授法教材
【单选题】
特朗普制的主要形式是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时间上适当分配,大约按___的比例安排。
A. 4:2:4
B. 4:2:3
C. 4:2:2
D. 3:2:4
【单选题】
与组织和财务等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核算体系,以便为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提供数量化的依据,说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工作内容中的___。
A. 进行工作分析与评价
B. 进行员工的招聘和选拔
C. 进行薪酬管理
D. 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单选题】
培训效果是员工将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的程度,这个过程被称为___。
A. 培训实施
B. 培训需求
C. 培训转移
D. 培训评估
【单选题】
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概括为:教育的终身化、法制化、民主化、___、现代化。
A. 国际化
B. 技能化
C. 新颖性
D. 创新性
【单选题】
___的角色是一个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他给那些经验不够丰富的人以职业上的指导;同时肩负着帮助那些工作已经超出标准、表现出色的员工使用好的标准的职责。
A. 教练
B. , 导师
C. 督导
D. 辅导
【单选题】
___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在美国及世界各国普遍受到重视和欢迎。
A. 案例教学法
B. 讲授教学法
C. 角色扮演教学法
D. 多媒体教学法
【单选题】
培训评估标准有___和概括性问题描述两种形式。
A. 指标体系
B. 诊断性评估
C. 形成性评估
D. 终结性评估
【单选题】
公司安质部是培训班安规考试工作的___部门。
A. 管理
B. 责任
C. 配合
D. 实施
【单选题】
培训班班务管理中学员管理是指按照___和学员的构成情况,制定培训班学员管理制度。
A. 培训项目计划
B. 培训课程内容
C. 培训课程计划
D. 培训的总体安排
【单选题】
以下方法不属于常用的信息搜集方法的是___。
A. 观察法
B. 抽查法
C. 量表法
D. 交换法
【单选题】
统计设计阶段需要设计___和指标体系、分组体系和制定调查方案等。
A. 教育培训相对量指标
B. 教育培训统计指标
C. 教育培训总量指标
D. 教育培训质量指标
【单选题】
被评估对象的自我评估称为___。
A. 预评估
B. 阶段性评估
C. 诊断性评估
D. 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