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校史馆位于___
A. 群贤楼一楼
B. 群贤楼二楼
C. 群贤楼三楼
D. 集美楼二楼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单选)1.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___:①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行列 ②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③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④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等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一起,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参展,并一起获得___世博会最高荣誉奖章。
A. 1925年巴黎世博会
B. 1926年费城世博会
C.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D. 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
【单选题】
(单选)上世纪3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曾在馆楼四周展示包括牛津、剑桥等顶尖学校的校徽。其中,中国的高校有厦门大学和___
A. 北京大学
B. 国立中央大学
C. 北京师范大学
D. 清华大学
【单选题】
(单选)按照厦门大学现行的学分绩点计算办法,作为本科生的你两门相同学分的课程成绩分别为80,77,请问你的平均绩点是___
A. 2.85
B. 3.0
C. 3.15
D. 2.75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徽中心以英文communication的四个首字母互相协调和整合构成,表现新闻传播学全方位、多媒体、多学科、___交叉融合的学科特点,体现学院是一所具有国际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机构。
A. 多水平
B. 多选择
C. 多层次
D. 多方位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___是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形式。
A. 共青团
B. 学生代表大会
C. 研究生会
D. 工会
【单选题】
(单选)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大学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振兴计划,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其中,由海洋与环境科学院___教授等人完成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与微型生物生态过程”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A. 孙世刚
B. 戴民汉
C. 焦念志
D. 林圣彩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密切关注国家和政府面临的最急迫科研任务,关注社会对高校的需求。为了提高我国科研实力,2008年11月,我校与___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A. 中国建设银行
B.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C. 赣州市政府
D.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重视教材建设。如潘懋元教授编写的___于1987年获得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A. 《保险学》
B. 《海洋科学导论》
C. 《广告心理学》
D. 《高等教育学》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重视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如2007年7月,朱崇实校长与___签订了合作协议
A. 爱丁堡大学
B. 加拿大圣玛丽大学
C. 英国赫尔大学
D.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单选题】
(单选)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王少华女士是厦大___级经济系校友
A. 1970
B. 1972
C. 1974
D. 1978
【单选题】
(单选)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___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
A. 泰国
B. 马来西亚
C. 香港
D. 新加坡
【单选题】
(单选)群贤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群贤楼早期校行政办公楼,___的校庆才将校长办公室迁至嘉庚三主楼。
A. 2000
B. 2001
C. 2002
D. 2003
【单选题】
(单选)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校门和校徽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是从___的手书中提取出来的。
A. 陈嘉庚
B. 鲁迅
C. 林语堂
D. 李光前
【单选题】
(单选)芙蓉隧道位于厦大内部,是中国最文艺的隧道,也是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该隧道于___年开始施工,工程耗时___
A. 2005年 一年
B. 2005年 一年半
C. 2006年 一年
D. 2006年 一年半
【单选题】
(单选)2011年由___31位同学集体捐赠1000万元修葺一新的厦大水库,厦大为彰显校友们的善举,特将厦大水库命名为“思源谷”。
A. 外贸系69级
B. 外贸系79级
C. 国贸系69级
D. 国贸系79级
【单选题】
(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厦门大学所发扬的“四种精神”___
A. 校主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
B. 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
C. 抗日战争时期迁往闽西时坚持办学的艰苦精神
D. 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
【单选题】
(单选)厦门大学分别在___和___年列为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高校
A. 1996年、2000年
B. 1995年、2001年
C. 1997年、2001年
D. 1997年、2002年
【单选题】
(单选)陈嘉庚先生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是___对陈嘉庚的评价。
A. 李清泉
B. 毛泽东
C. 黄炎培
D. 庄西言
【单选题】
(单选)以下关于厦大的介绍,错误的有___
A. 近年来(2008~2012年),厦大在《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18篇,论文指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6
B.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有16个一级学科进入前十位,入选数居全国高校第十五位
C. 厦门大学与新疆、赣州、深圳、汕头、铜仁等省及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人才合作协议
D. 与台港澳地区的4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推荐试题
【多选题】
坚持共享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___,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A. 坚守底线
B. 突出重点
C. 完善制度
D. 引导预期
【多选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___重大任务:
A.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B.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三去一降一补”
C.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企业
D.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
【多选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___。
A.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C.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多选题】
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___。
A.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
B.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C.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他重要制度
D. 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和群众自治
【多选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___:
A. 以民为本
B. 市场经济
C. 共同富裕
D. 中华文化
【多选题】
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___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
【多选题】
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应在坚持“一国”基础上实现“两制”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为此,必须做到___。
A. 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挥港澳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B. 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C. 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
D. 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多选题】
文化自信___,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B. 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C. 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D. 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多选题】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讲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充足底气,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_。
A. 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承继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
C. 熔铸于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多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___
A.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 聚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多选题】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主要有___
A.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C.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D.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多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提高___
A.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B.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策略
C.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D. 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
【判断题】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A. 对
B. 错
【判断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