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空调组件的旁通活门的作用是___
A. A.减少到压缩机的流量
B. B.调节组件出口温度
C. C.增加到涡轮的空气流量
D. D.以上都不对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流量控制活门下面哪种情况不关闭___
A. A.组件控制器失效
B. B.发动机启动
C. C.火警电门作动
D. D.DITCHING电门接通
【单选题】
配平活门的作用是___
A. A.加入冷空气来调节区域温度
B. B.加入热空气来调节区域温度
C. C.调节热空气压力
D. D.调节热空气流量
【单选题】
区域控制器调节用的基本温度是___
A. A.最低的区域温度
B. B.用最高的区域温度
C. C.用三个仓的中间值
D. D.用三个仓的平均值
【单选题】
以下哪个传感器会送压缩机过热信号给组件控制器___
A. A.压缩机过热传感器
B. B.压缩机温度传感器
C. C.B都不是
D. D.B都是
【单选题】
当组件出口温度大于95摄氏度,就会触发组件过热警告,请问这个温度信号是由哪个传感器送出的___
A. A.压缩机过热传感器
B. B.组件出口温度传感器
C. C.水分离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D. D.压缩机温度传感器
【单选题】
当座舱高度大于9550英尺的时候,座舱压力控制器送信号到哪个控制器来触发旅客信号?___
A. A.FWC
B. B.CFDIU
C. C.CIDS
D. D.AIDS
【单选题】
对外流活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A.外流活门有三个马达
B. B.外流活门有两个电器盒
C. C.外流活门有一个反馈组件用于在自动和人工位反馈活门位置
D. D.外流活门可以自动控制及人工控制
【单选题】
关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___
A. A.两个空调组件控制器可以互换
B. B.区域控制器和货舱加温控制器可以互换
C. C.组件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可以互换
D. D.座舱压力控制器可以和组件控制器互换
【单选题】
关于外流活门的描述,以下哪个是正确的___
A. A.1号马达由1号控制器控制
B. B.2号马达由2号控制器控制
C. C.3号马达由座舱增压面板控制
D. D.以上都对
【单选题】
混合总管可以从哪里接近?___
A. A.前货舱前壁板
B. B.前货舱后壁板
C. C.后货舱前壁板
D. D.后货舱后壁板
【单选题】
ECAM哪几个页面可以看到空调系统的数据___
A. A.引气和空调页面
B. B.座舱压力页面
C. C.巡航页面
D. D.以上都可以
【单选题】
EIU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器之间是如何进行数据交换的___
A. A.EIU送信号给组件控制器起飞推力的信号以关闭充压进气门
B. B.EIU送高压燃油活门信号给区域控制器以计算引气需求
C. C.区域控制器送信号给EIU,引气流量增加时增加发动机推力
D. D.以上都是
【单选题】
当厕所和厨房风扇失效时___
A. A.客舱温度调节失效
B. B.客舱管道温度固定在15摄氏度
C. C.驾驶仓温度调节正常
D. D.以上都对
【单选题】
当接通空调面板的RAMAIR电门时___
A. A.DITCHING电门在正常位时,充压进气门打开
B. B.当客舱压差小于1时,外流活门完全打开
C. C.以上都不是
D. D.A+B
【单选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 A.安全活门有两个,一个防止正压超压,一个防止负压超压
B. B.后货舱门打开是,货舱加温照常工作
C. C.客舱温度到达15000时,外流活门完全关闭
D. D.地面,电子舱构型只能是开路构型
【单选题】
组件控制器控制组件充压进气门关闭,需要那些信号___
A. A.LGCIU2
B. B.BSCU
C. C.EIU
D. D.以上都是
【单选题】
当DITCHING电门接通,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___
A. A.充压进气门会关闭
B. B.电子通风排气活门会关闭
C. C.无论是否在在自动位,外流活门都会关闭
D. D.在人工位,外流活门不会关闭
【单选题】
假如空调组件有故障,应该做哪个测试___
A. A.温度控制测试
B. B.座舱压力测试
C. C.货舱加温测试
D. D.组件控制器测试
【单选题】
如果飞机反映有组件过热信息___
A. A.首先应该察看MCDU确认是组件出口过热还是涡轮出口过热以及有无故障信息
B. B.首先应该察看故障历史确认出现故障的航段
C. C.首先应该察看故障历史确认出现故障的时间
D. D.首先应该做cpc测试
【单选题】
如果想在AIDS上看组件流量的实时数据,应该输入什么代码?___
A. A.PF
B. B.FP
C. C.PT
D. D.DP
【单选题】
如果有PACK1REGULFAULT警告信息和“p1cont”故障信息,应该首先考虑哪个LRU?___
A. A.组件控制器
B. B.区域控制器
C. C.FCV
D. D.配平活门
【单选题】
安全活门的功用?___
A. A.防止反压超压
B. B.代替外流活门
C. C.防止正,反压超压.
D.
【单选题】
飞机高度39000英尺,客舱高度最大为:___
A. A.8000英尺
B. B.12000英尺
C. C.800英尺.
D.
【单选题】
如从APU引气(APU引气活门打开),空调组件的流量自动选择在:___
A.   A  高位
B.   B  正常位
C.   C  低位
D. D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
配平空气活门的控制是由:___
A.     A  区域控制器
B.     B  空调组件控制器
C.     C  热空气压力调节活门
D. D驾驶舱人工控制
【单选题】
客舱区域温度传感器探测哪里的空气温度___
A. A行李架附近的空气温度
B. B座椅附近的空气温度
C. C厨房和盥洗室风扇抽取的空气温度
D. D接近地板的空气温度
【单选题】
当冲压空气按钮设置在ON位时,放气活门将:___
A.     A  关闭
B.     B  每次都打开
C.     C  当压差小于1PSI时部分打开
D.     D  当压差大于1PSI时打开
【单选题】
当APU为空调组件供气时,如区域温度不能被满足,空调组件将送信号给下列哪个装置要求增加空气流量:___
A.     A空调组件流量控制活门
B. B发动机控制盒
C.     CAPU电子控制盒
D.     D空调组件冲压空气进气风门
【单选题】
在空中,使用压力控制器1时,如有故障:___
A.     A  你必须用人工控制
B.     B 你必须设定着陆场高
C.     C  你必须人工选择控制器2
D.     D自动转到控制器2
【单选题】
在地面,系统开始工作后外流活门在什么位置?___
A. 完全打开
B. 完全关闭
C. 由FMGEC调节
D. 半开位
【单选题】
外流活门显示在ECAM的什么面?___
A. 空调页
B. 增压页
C. 引气页
D. 门页
【单选题】
增压系统由两个CPC控制,___
A. 两个CPC互为备用
B. CPC轮流控制增压系统
C. 两个CPC计算机可以互换
D. 以上都对
【单选题】
在人工增压控制方式下,那个CPC给人工控制提供显示数据:___
A. CPC1
B. CPC2
C. 两者都提供
D. 人工模式备用控制器
【单选题】
安全活门是如何作动的?___
A. 电动
B. 气动
C. 液压作动
D. 燃油作动
【单选题】
当着陆场高选择在自动位时,从哪里获得着陆场高的数据:___
A. 大气数据和惯性导航计算机
B. FMGEC
C. 飞行控制计算机
D. 无线电高度计
【单选题】
何时开始客舱预增压?___
A. 发动机启动时
B. 舱门关好后
C. 需要人工控制
D. 发动机功率设置在起飞推力时
【单选题】
在ECAM的增压页上安全活门指示何时会变成琥珀色?___
A. 任意一个安全活门打开时
B. 两个安全活门都打开时
C. 两个安全活门都关闭时
D.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座舱高度为多少时会发出红色警告___
A. 8000英尺时
B. 14000英尺时
C. 9550英尺时
D. 11000英尺时
【单选题】
正常时增压是如何操作的?___
A. 全自动控制
B. 由人工控制的
C. 有一个作动马达工作
D. 以上A、C是正确的
【单选题】
组件是如何调节基本温度的___
A. 以满足最低的区域温度需求进行调节
B. 以满足最高的区域温度需求进行调节
C.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需求进行调节
D. 以上都不对
推荐试题
【多选题】
为设置规定的线路标志和信号标志提供空间路肩宽度不得小于___。
A. 0.2m
B. 0.3m
C. 0.4m
D. 2m
【多选题】
路基设置中侧沟的深度和底宽均应不小于___。
A. 0.4m
B. 0.5m
C. 0.6m
D. 0.7m
【多选题】
路基设置中沟底纵向坡度应不小于___。
A. 5‰
B. 4‰
C. 3‰
D. 2‰
【多选题】
平台宽度根据路堑深度和地层性质等因素确定,一般为___。
A. 0.5~1.0m
B. 1~1.5m
C. 1.5~2m
D. 2~2.5m
【多选题】
普通排水沟,底宽一般为___,深度为( )。
A. 0.2m 0.4m
B. 0.4m 0.6m
C. 0.6m 0.8m
D. 0.8m 1m
【多选题】
城市轨道轨距采用国家标准,直线轨距为1435mm,曲线地段按___半径给予加宽。
A. 相同
B. 不同
C. 5000m
D. 6000m
【多选题】
线路轨向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规定:直线方向目视顺直、无甩尾。用___弦测量矢度。
A. 30m
B. 20m
C. 10m
D. 5m
【多选题】
如有高低,应对直线地段两股钢轨的高低分别进行检查,检查时,先俯身目视不小于___处钢轨下颚线的高低平顺情况。
A. 10m
B. 20m
C. 30m
D. 40m
【多选题】
在日常检查时如高低是向上凸起者,应同时使用___厚垫块,将弦的两端垫起。
A. 30mm
B. 40mm
C. 50mm
D. 60mm
【多选题】
轨道在短距离范围内的轨面不平顺称之为___。
A. 大洼
B. 中洼
C. 小洼
D. 谩洼
【多选题】
一般来说,整体道床路线,正常性的沉降,在局部范围,不可能___以上的偏差。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多选题】
通过垫板作业完全能够得到解决,碎石道床线路,误差在___以上时,可以采取起道作业办法,但要考虑轨面的顺坡率。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多选题】
当起道量超过___时,必须申报供电系统的接触网部门予以配合。
A. 20mm
B. 30mm
C. 40mm
D. 50mm
【多选题】
线路上实际存在___形式的钢轨水平误差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多选题】
钢轨中心线与___之间的倾斜度称为轨底坡。
A. 竖线
B. 垂直线
C. 斜线
D. 边缘线
【多选题】
线路养护维修时,可根据光带___对轨底坡进行调整。
A. 倾斜度
B. 宽度
C. 大小
D. 位置
【多选题】
复曲线是由___不同半径组成的曲线。
A. 四个
B. 三个
C. 两个
D. 两个或两个以上
【多选题】
曲线有___个关键控制点。
A. 4
B. 5
C. 6
D. 7
【多选题】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20m,主要是从___一节车辆的全轴距而确定的。
A. 短于
B. 不短于
C. 等于
D. 长于
【多选题】
下列情况的水沟不用采取防止冲刷或渗漏的加固措施的是___。
A. 流速大,可能引起冲刷的地段
B. 路堑内易产生基床病害地段的侧沟
C. 水田地区的排水沟
D. 天沟或截水沟的培堤成沟地段
【多选题】
对于不宜采用植物防护的边坡,不可采用___方法防护。
A. 铺砌草皮
B. 抹面
C. 喷浆
D. 勾缝
【多选题】
路基滑坡的防治措施不包括___。
A. 消除泥的有害作用
B. 改变滑体重心位置,增强稳定因素
C. 修建支挡建筑物,防止滑动
D. 改善滑带土的性质,提高力学强度
【多选题】
路基病害的整治不包括___ 。
A. 清筛道床
B. 换水
C. 采用封闭层
D. 保温防冻
【多选题】
道砟陷坑最常见的不包括___。
A. 道砟锅
B. 道砟囊
C. 道砟窝
D. 道砟坑
【多选题】
根据隧道的断面形式分:有矩形、拱形、圆形、多圆形及椭圆形等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___两种。
A. 圆形隧道和矩形隧道
B. 圆形隧道和拱形隧道
C. 拱形隧道和矩形隧道
D. 圆形隧道和椭圆形隧道
【多选题】
地面排水设备,不包括___。
A. 排水沟
B. 侧沟
C. 横沟
D. 天沟
【多选题】
路基的防护和加固,不包括___。
A. 坡面防护
B. 冲刷防护
C. 封闭防护
D. 防沙防雪设施
【多选题】
___是在天然地面上用土石填筑而成的路基。
A. 半路堑
B. 半路堤
C. 路堤
D. 路堑
【多选题】
与普通线路相比较,无缝线路在相当长一段线路上消灭了钢轨接头,因而具有的优越性不含___。
A. 行车速度快
B. 提高旅客舒适度
C. 减少材料消耗
D. 降低维修费用
【多选题】
4号线一期工程停车场出入线道床边坡___。
A. 1:1
B. 1:1.5
C. 1:1.75
D. 1:2
【多选题】
4号线一期工程库外线采用___道床。
A. 混凝土枕碎石
B. 壁式检查坑整体
C. 一般短枕式整体道床
D. 柱式检查坑整体
【多选题】
50kg/m7号单开道岔导曲线半径为___m。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多选题】
4号线一期工程共___个车站。
A. 10
B. 11
C. 12
D. 13
【多选题】
车场线最小曲线半径___m。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多选题】
2号线钱江路站交叉渡线线间距为___m。
A. 4
B. 6
C. 7
D. 9
【多选题】
4号线景芳站交叉渡线线间距为___m。
A. 4
B. 5
C. 6
D. 7
【多选题】
4号线彭埠站交叉渡线线间距为___m。
A. 4.6
B. 4.8
C. 5
D. 5.2
【多选题】
2号线车场线交叉渡线线间距为___m。
A. 3
B. 4
C. 5
D. 6
【多选题】
4号线车场线交叉渡线线间距为___m。
A. 2
B. 3
C. 4
D. 5
【多选题】
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___。
A. 5 m
B. 10 m
C. 15 m
D. 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