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2][单选]需要线路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时需填写___工作票
A. :电力线路第一种
B. :电力线路第二种
C. :带电作业票
D. :事故抢修单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15][单选]《油田企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所规定的低电压是指用于配电的交流电力系统中___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
A. :220
B. :380
C. :1000
D. :6000
【单选题】
[22][单选]不得安排经期、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___等作业,有毒有害和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 :高处、低温、冷水
B. :高处、常温、温水
C. :高处、低温、温水
D. :低处、低温、冷水
【单选题】
[23][单选]立、撤杆塔过程中基坑内不应有人工作。除指挥人及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应在杆塔高度的___距离以外。
A. :1.2 倍
B. :1.5 倍
C. :1.8倍
D. :2.0倍
【单选题】
[24][单选]《油田企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适用于油田企业___kV及以下发、输、变、配电运用中的电气设备及其相关场所。
A. :220
B. :110
C. :35
D. :10
【单选题】
[27][单选]经核对停电作业线路的名称和杆号无误,验明线路确已停电并装设好接地线后,___方可宣布开始工作。
A. :工作负责人
B. :工作许可人
C. :专责监护人
D. :带班领导
【单选题】
[33][单选]新参加电气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___的人员,应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但不应单独工作。
A. :临时参加劳动
B. :转岗
C. :专责监护
D. :现场检查
【单选题】
[35][单选]在带电设备区域内使用汽车吊、斗臂车时,车身应使用不小于___的软铜线可靠接地。吊臂不应跨越电力线进行作业。
A. :10mm2
B. :16mm2
C. :25mm2
D. :35mm2
【单选题】
[38][单选]工作许可后,工作负责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等危险点和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告知,并___。
A. :逐一确认
B. :书面记录
C. :现场确认
D. :履行确认手续
【单选题】
[40][单选]参与本单位电气工作的外来工作人员在工作前,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应告知现场电气设备运行状况、危险点和___。
A. :安全措施
B. :技术措施
C. :应急预案
D. :安全注意事项
【单选题】
[43][单选]作业机具和安全工器具库房(工具柜)应经常保持干燥、通风,温度为___、相对湿度为80%以下。
A. :-5℃~+30℃
B. :-10℃~+30℃
C. :-10℃~+35℃
D. :-15℃~+35℃
【单选题】
[48][单选]在禁火区、易燃易爆场所等规定区域内进行用火作业,均应按所在作业区主管单位的规定办理___手续。
A. :作业票证
B. :临时用电
C. :用火许可
D. :现场确认
【单选题】
[51][单选]如实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告知职业病危害情况。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职业病危害___。
A. :安全标识
B. :警示标识
C. :黄色标识
D. :绿色标识
【单选题】
[52][单选]以下非填用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是___
A. :需要线路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
B. :需要配电设备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
C. :电力电缆需要停电的工作
D. :运行中的配电设备上的工作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对于顶丝法兰盘悬挂器的井口,当发生溢流时,停止作业,将带有提升短节的简易防喷装置自上而下的组成为___迅速连接在井口油管上,坐人大四通内,上紧顶丝。
A. 提升短节+旋塞阀+油管悬挂器+转换接头
B. 提升短节+旋塞阀+油管头异径接头+分瓣捞矛
C. 提升短节+油管悬挂器+转换接头
D. 提升短节+旋塞阀+分瓣捞
【单选题】
___与最上一层套管头连接,主要用来悬挂油管、安装采油树,同时和油管挂一起形成密封,防止油管内外串通,形成油管内外通道。(KQ78/65-70带安全阀采气树)
A. 钻井四通
B. 压井管汇
C. 油管头
D. 压井管汇
【单选题】
___主要作用是:悬挂井内管柱;与油管头一起形成密封后,构成油管内通径与上部采油树的通道和油管外与套管之间的环空通道。
A. 钻井四通
B. 油管头四通
C. 套管头
D. 油管挂
【单选题】
___安装在油管头以上由油管帽、手动平板阀、安全阀、三通或四通、节流阀、压力表等部件构成的井口管汇系统。(KQ78/65-70)
A. 油管挂
B. 油管头四通
C. 套管头
D. (上部)采油树
【单选题】
井下作业应急救援总的原则是救死扶伤,以抢救人员生命为第一位,做到先___。
A. 抢救人员、生产设施,后保护环境
B. 抢救生产设施、抢救人员,后保护环境
C. 抢救人员、保护环境,后抢救生产设施
D. 抢救生产设施、保护环境,后抢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