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36329)___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凝固收缩产生裂缝而设置的。(1.0分)
A. 沉降缝
B. 伸缩缝
C. 作业缝
D. 施工缝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36330)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很高,但它的抗拉强度仅为它的抗压强度的___。(1.0分)
A. 1/8~1/7
B. 1/7~1/6
C. 1/6~1/5
D. 1/5~1/4
【单选题】
(36331)钢梁拼接板的面积较被拼接部分的净面积大___。(1.0分)
A. 10%
B. 20%
C. 30%
D. 40%
【单选题】
(36332)___的钢筋不得用作焊接和电焊钢筋。(1.0分)
A. 热处理
B. 冷轧
C. 冷拔
D. 热轧
【单选题】
(36333)新建时速300~350km客运专线有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度值不宜大于___。(1.0分)
A. 10mm
B. 15mm
C. 20mm
D. 30mm
【单选题】
(36334)铁路混凝土工程应采用质量密度为___的混凝土。(1.0分)
A. 2100~2300kg/m3
B. 2300~2500kg/m3
C. 2500~2700kg/m3
D. 2700~2900kg/m3
【单选题】
(36335)___不宜用于有特殊有求或重要工程的混凝土。(1.0分)
A. 普通硅酸盐水泥
B. 复合硅酸盐水泥
C. 矿渣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单选题】
(36336)有冲刷的桥梁,应检查墩周局部冲刷的___及基底有无被掏空破坏的状况。(1.0分)
A. 深度
B. 宽度
C. 长度
D. 以上都是
【单选题】
(36337)带传动的缺点是___。(1.0分)
A. 吸振和缓冲
B. 安全保护作用
C. 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D. 实现两轴中心较大的传动
【单选题】
(36338)C50及以下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宜为___。(1.0分)
A. 400kg/m3
B. 450kg/m3
C. 500kg/m3
D. 550kg/m3
【单选题】
(36341)混凝土的___是指混凝土在周围环境长期的物理化学侵蚀下保持其强度的能力。(1.0分)
A. 抗渗性
B. 耐久性
C. 抗冻性
D. 抗蚀性
【单选题】
(36342)简支粱传至墩台上的纵向水平力数值中固定支座为全孔的___。(1.0分)
A. 60%
B. 80%
C. 100%
D. 40%
【单选题】
(36343)简支梁传至墩台上的纵向水平力数值中滑动支座为全孔的___。(1.0分)
A. 30%
B. 40%
C. 50%
D. 60%
【单选题】
(36344)简支梁传至墩台上的纵向水平力数值中滚动支座为全孔的___。(1.0分)
A. 10%
B. 15%
C. 20%
D. 25%
【单选题】
(36345)在桥粱设计时,应将基本容许应力增加___,桥跨结构中所有主要杆件承担超重活载的能力应基本 一致。(1.0分)
A. 10%
B. 20%
C. 30%
D. 40%
【单选题】
(36347)用食指在涂膜表面往复用力擦拭两次,手指沾有较多颜料粒子的粉化等级为___。(1.0分)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单选题】
(36348)钢桁梁由静活载引起的竖向挠度简支桁梁及连续桁梁的边跨不应大于跨长的___。(1.0分)
A. 1/700
B. 1/800
C. 1/900
D. 1/1000
【单选题】
(36349)下承式简支桁粱及连续梁的边跨,其宽度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___。(1.0分)
A. 1/10
B. 1/15
C. 1/20
D. 1/25
【单选题】
(36350)墩台身每一截面的___,均不允许超过圬工承压应力。(1.0分)
A. 离心力
B. 压应力
C. 重力
D. 冲击力
【单选题】
(36351)伸缩调节器尖轨或基本轨的轨头擦伤、剥落或低塌可采取___处理。(1.0分)
A. 观测
B. 焊补
C. 打磨
D. 更换
【单选题】
(36352)漆膜表面干燥测试可用吹棉球法或___。(1.0分)
A. 指触法
B. 滤纸法
C. 刀刮法
D. 以上均可
【单选题】
(36353)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___。(1.0分)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 粉煤灰水泥
C. 火山灰水泥
D. 复合硅酸盐水泥
【单选题】
(36354)隧道衬砌用混凝土应满足强度和___要求。(1.0分)
A. 抗渗性
B. 耐久性
C. 抗冻性
D. 抗蚀性
【单选题】
(36355)锚杆用各种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___。(1.0分)
A. M20
B. M30
C. M30
D. M40
【单选题】
(36356)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___。(1.0分)
A. 二次搅拌
B. 直接废弃
C. 多加些水即可
D. 直接使用
【单选题】
27/99209.(36357)设在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传力装置称为___。(1.0分)
A. 垫板
B. 支座
C. 托盘
D. 支架
【单选题】
(36358)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应___设计的混凝土强度。(1.0分)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要求
【单选题】
(36359)铁路钢桥构件一般用钢板和___制造。(1.0分)
A. 扁钢
B. 角钢
C. 槽钢
D. 型钢
【单选题】
(36360)丁坝的种类有单层编篱透水屏,铁线石笼丁坝和___。(1.0分)
A. 三合土丁坝
B. 沙袋丁坝
C. 浆砌片石丁坝
D. 干砌片石丁坝
【单选题】
(36361)涵洞的新旧接头处,两种地基交界处应设置___。(1.0分)
A. 带子缝
B. 平缝
C. 伸缩缝
D. 沉降缝
【单选题】
(36362)TQF-I型防水层的主要材料为___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1.0分)
A. 氧化聚乙烯
B. 氯化聚乙烯
C. 氦化聚乙烯
D. 磷化聚乙烯
【单选题】
(36364)焊接连接中___的应力集中程度最小。(1.0分)
A. 对接焊缝的平接
B. 搭接
C. 顶接
D. 加双盖平接
【单选题】
(36365)___不是钢桥的特点。(1.0分)
A. 钢桥具有很高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
B. 钢桥容易锈蚀,维修费用较高
C. 钢桥造价低廉,多用于小跨度桥梁
D. 列车过桥时,列车的噪声较大
【单选题】
(36366)夏热期混凝土施工宜选用水化热___的水泥。(1.0分)
A. 较高
B. 较低
C. 居中
D. 无要求
【单选题】
(36367)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___的重要结构部件。(1.0分)
A. 下部结构
B. 墩台
C. 桥台
D. 底板
【单选题】
(36368)配制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较在一般配制强度的基础上再提高___。(1.0分)
A. 5%~10%
B. 10%~15%
C. 10%~20%
D. 15%~20%
【单选题】
(36370)标准桥枕横弯不准超过长度的___。(1.0分)
A. 1%
B. 2%
C. 3%
D. 4%
【单选题】
(36371)承重的木结构中不允许使用___木材。(1.0分)
A. 腐朽
B. 斜纹
C. 伤疤
D. 有节子
【单选题】
(36372)验算钢梁铆钉连接处杆件的强度,当杆件受压时,由于铆钉杆填实钉孔能传递压力可不考虑钉孔___的影响。(1.0分)
A. 摩擦
B. 削弱
C. 剪切
D. 承压
【单选题】
(36373)钢材矫正后,每平方米的钢板不平度,不得大于___。(1.0分)
A. 0.5mm
B. 1mm
C. 1.5mm
D. 2.5mm
【单选题】
(36374)曲线上的桥梁,梁的设计中心线一般按平分中矢布置或___。(1.0分)
A. 活载布置
B. 曲线加宽布置
C. 等高布置
D. 切线布置
推荐试题
【多选题】
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___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多选题】
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___
A. 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它属于上层建筑
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___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多选题】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___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多选题】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___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多选题】
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___
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多选题】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___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多选题】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___
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单选题】
班级管理属于___
A. 行政管理
B. 教育管理
C. 企业管理
D. 公共管理
【单选题】
管理的第三阶段是___
A. 设计
B. 实施
C. 评价
D. 反馈
【单选题】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___
A. 课堂学习
B. 课外阅读
C. 判断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D. 自我反省
【单选题】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这属于班级管理基本任务中的___
A. 班级活动管理
B. 班级日常管理
C. 班级学习管理
D. 班级个别管理
【单选题】
作为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放在中心位置的应该是以___
A. 教师的教育思想
B. 学生的积极的发展需要
C. 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D. 学生的群体特征
【单选题】
操行评定的根本目的是___
A. 提供学生的准确信息
B. 促进学生发展
C. 促进学校管理
D. 加强教育沟通
【单选题】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___
A. 班级成员共同的行为模式
B. 班级成员共同的生活方式
C. 班级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
D. 班级成员共同的群体意识
【单选题】
在班主任的素养中,最重要的是___
A. 教育技能
B. 管理知识
C. 对学生的爱
D. 政治立场
【单选题】
小学班级管理者开展研究定位于___
A. 班级管理的一般理论
B. 班级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C. 班级管理实践问题的解决
D. 小学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作用是___
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促进学生遵守学校纪律
C. 最大程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
D. 促进学生的集体凝聚性和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多选题】
班主任管理角色的特殊性在于___
A. 教育者
B. 儿童发展的监护者
C. 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D. 班级的组织者
E. 学生的引路人
【多选题】
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特点体现为___
A. 以教育促进班级管理
B. 根据年段来实施组织领导
C. 注重行为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D. 以评价促管理
E. 重心在于班级秩序建设
【多选题】
班级促进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
A. 帮助儿童继续学习
B. 现固儿童人学前所获得的社会规范
C. 帮助儿童学习和实践新的规范
D. 帮助儿童学习社会交往
E. 帮助儿童发展兴趣
【多选题】
目标的特性有___
A. 预期性
B. 可控性
C. 指向性
D. 主体性
E. 独特性
【多选题】
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分析包括的状态有___
A. 动态
B. 常态
C. 宏观
D. 微观
E. 静态
【多选题】
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___
A. 教学管理
B. 纪律管理
C. 环境管理
D. 教育性管理
E. 学生评价
【多选题】
班级管理者对班级活动的管理包括___
A. 按照学校指导性意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育目标
B. 围绕学习教育目标制定学期班级活动计划
C. 组织实施班级活动计划
D. 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
E. 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多选题】
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班级教育力量包括___
A. 任课教师
B. 家长
C. 学生
D. 班主任
E. 社会环境
【多选题】
主在为实现自我管是,需要___
A. 认识角色
B. 学习角色
C. 塑造角色
D. 创新角色
E. 发展角色
【多选题】
行动研究的特征有___
A. 务实
B. 高效
C. 合作
D. 迅捷
E. 发展
【判断题】
班级是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主要是为把少年几童培养成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A. 对
B. 错
【判断题】
从学校的层面上谈班级管理是从班主任的角度谈班级管理
A. 对
B. 错
【判断题】
作为学校基层组织的班级属于正式组织
A. 对
B. 错
【判断题】
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也会带来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譬如,经济发达社区和经济落后社区
A. 对
B. 错
【判断题】
班级管理目标与班级组织目标是统一的,没有区别
A. 对
B. 错
【判断题】
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组织建设
A. 对
B. 错
【判断题】
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学生的成长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依整学校的力量可以了
A. 对
B. 错
【判断题】
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
A. 对
B. 错
【判断题】
理论时究是高层次的,精致的、准确的,但是没有多大用途
A. 对
B. 错
【单选题】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经中队委批准可称为队员的年龄是___
A. 6~14岁
B. 7-14岁
C. 8~14岁
D. 8~15岁
【单选题】
当儿童遇到烦恼,喜欢向同辈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倾诉,这说明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的发展作用是___
A. 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情感多方面的需求
B. 为小学生提供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
C. 成为小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
D. 为小学生发展兴趣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