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消防人员在有毒区域进行侦察、排险、灭火等行动时,应以___为单位,不可单独行动。(易)
A. 2~3人
B. 分队
C. 班
D. 小组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___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难)
A. 燃烧
B. 化学反应
C. 分解
D. 化合反应
【多选题】
在扑救列车火灾时,在数节车厢同时起火的情况下,要运用___等战术方法灭火。(中)
A. 堵截包围
B. 两侧夹击
C. 确保重点、按轻重缓急
D. 逐节消灭
【多选题】
在扑救危险品仓库火灾时,当火场爆炸危险性大,连续爆炸难以制止,并威胁人员安全时,应___。(易)
A. 迅速撤离现场,在外围做好战斗准备
B. 强攻近战,利用大流量水进行冷却
C. 以快制快,迅速控制爆炸发生
D. 对危险物品的实施疏散和保护
【多选题】
适用于油罐固定灭火设备液下喷射的灭火剂是___。(中)
A. 氟蛋白泡沫
B. 普通蛋白泡沫
C. 高倍数泡沫
D. 清水泡沫
【多选题】
扑救危险品仓库火灾时,应采用___战术措施,适时消灭火灾。(中)
A. “冷却防爆、强攻近战”
B. “重点突破、逐片消灭”
C. “分段合击、区域窒息”
D. “堵截包围、阵地为主”
【多选题】
当钢构件自身温度达到___时,其强度下降1/2。(易)
A. 350℃
B. 500℃
C. 600℃
D. 800℃
【多选题】
当钢构件自身温度达到350℃时,其强度下降___(易)
A. 1/3
B. 1/2
C. 2/3
D. 3/4
【多选题】
在全负荷情况下,使钢构件失去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___。(易)
A. 350℃
B. 500℃
C. 600℃
D. 800℃
【多选题】
应急救援的效能,不由哪些组织协调、决策能力、救援人员素质、装备技术等要素决定?___
A. 领导能力
B. 决策能力
C. 救援人员素质
D. 组织协调
【多选题】
各级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应以反应快速灵敏为要求,对现有的应急联动指挥平台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___
A. 传达及时
B. 反应快速灵敏
C. 报告准确
D. 响应迅速
【多选题】
下列哪个国家,每个州均独立管理消防事务,设有城市消防局和乡村消防局两个消防部门,主要职能包括火灾预防,火灾、交通事故、水灾、地震等灾害事故救援、化学事故处置等。___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芬兰
D. 德国
【多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倒塌事故的救援方法?___
A. 隧道救助法
B. 战壕救助法
C. 穿墙救助法
D. 巷道救助法
【多选题】
地面建筑坍塌事故特点不包括?___
A. 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
B. 需要的救援力量多,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时间长,大型救援装备使用困难。
C. 工程通道少、结构简易,人员疏散困难。
D. 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
【多选题】
火灾情况下建筑倒塌因素不包括?___
A. 高温作用。
B. 人为破坏。
C. 超重荷载作用。
D. 低劣工程质量。
【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处理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的措施?___
A. 清理倒塌建筑边缘部位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其他堆放物品,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通道,开展救援行动。
B. 调用市政部门的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运输车等机械设备,对建筑倒塌堆垛边清理、边搜寻人员。
C. 救援受出入口影响,加之空间有限,难以使用大型挖掘、起吊装备,应使用破拆、切割、撑顶等装备进行施救。
D. 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多选题】
处置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处置时,抢险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并严格按照()级防护等级进行个人防护。___
A. 一、二
B. 二
C. 三
D. 二、三
【多选题】
天然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气体,其83%~99%的成分为()。天然气液态相对密度(水=1)约为0.45,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扩大600倍,爆炸极限为5%~14%。遇火源、热源有着火爆炸危险,与氯气、次氯酸、液氧等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吸入高浓度的天然气能造成人窒息死亡。___
A. 甲烷
B. 乙烷
C. 丙烷
D. 丁烷
【多选题】
与氯气泄露事故相比,哪一项是氨气泄漏事故所特有的?___
A. 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B. 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C. 易发生爆炸燃烧。
D. 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气体泄露,一般不会发生爆炸?___
A. 煤气
B. 氯气
C. 天然气
D. 氨气
【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处置液化石油气的行动要求?___
A. 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
B. 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
C. 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进行处置。
D. 调集一定数量的消防车在泄漏区域附近集结待命。
【多选题】
夜间交通事故处置,应调派()到场。___
A. 照明车
B. 供电车
C. 器材供应车
D. 牵引车
【多选题】
铁路交通事故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特别是___,人员的伤亡率更高。
A. 列车脱轨事故
B. 列车之间相撞事故
C. 列车颠覆事故
D. 列车与人相撞事故
【多选题】
船舶事故是指船舶(客船、货船、油气船等)在内河或海域由于相撞、触礁、操作不当、系统失控、气象影响等原因发生爆炸燃烧、搁浅翻沉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下列哪项不是该种事故的特点?___
A. 事故危害严重。
B. 类型、结构复杂。
C. 救援难度大。
D. 次生灾害危害小。
【多选题】
与交通事故相比,下列哪一项属于飞行器事故的特点?___
A. 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
B. 极易造成次生灾害。
C. 失事地点不确定,救援困难。
D. 救援难度大。
【多选题】
高速公路隧道发生事故,应立即与高速路政部门或高速交警部门取得联系,确定事故的准确地点及消防车辆行车路线。由其在来车方向()处实施布控,封闭道路并派车引导救援车辆抵达事故地点。___
A. 1km
B. 2km
C. 3km
D. 4km
【多选题】
隧道发生事故救援中,应以抢救人命为主要任务,以()为主要措施,及时消除险情,恢复交通。___
A. 外部处置
B. 内部处置
C. 内、外结合处置
D. 灭火处置
【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铁事故的救援难度?___
A. 容易引发大量人员伤亡
B. 协调配合困难
C. 装备利用受限
D. 易发生有毒气体泄露
【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事故发生后,会出现的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使灾情趋于复杂化、扩大化。___
A. 可燃气体泄露
B. 道路交通事故
C. 飞行器事故
D. 洪涝灾害
【多选题】
地震灾害的灾害特点不包括?___
A. 发生缓慢,破坏力强,人员伤亡重。
B. 易引发次生灾害。
C. 受灾范围广,社会秩序混乱。
D. 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特别困难。
【多选题】
我国每年()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大陆沿海省市,造成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和数百人的伤亡。___
A. 4月-5月
B. 6月-8月
C. 7月-9月
D. 8月-10月
【多选题】
海啸发生发展速度快,通常以每小时大约()的速度扩展。短时间内就可席卷岛屿或大陆沿海地区,受灾区域广大。___
A. 500~600km
B. 600~700km
C. 700~800km
D. 800~900km
【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灾害的重要特征是以“灾后救灾”为主。___
A. 洪涝灾害
B. 地震灾害
C. 台风灾害
D. 海啸灾害
【多选题】
我国广大()地区,是我国雪灾经常发生的主要地区。___
A. 东部
B. 西部
C. 南部
D. 北部
【多选题】
在多人落水需要施救,应按“()”的顺序进行救援。___
A. 先近后远,先水面后水下
B. 先远后近,先水面后水下
C. 先近后远,先水下后水面
D. 先远后近,先水下后水面
【多选题】
进行井下救援时,可能会需要下列哪项器材?___
A. 消防大斧
B. 十字镐
C. 铁铤
D. 消防镐
【多选题】
对于()的待救者,救援人员应组织救援力量,快速到达作业点,实施救援。___
A. 自杀倾向
B. 精神不正常
C. 债务纠纷人员
D. 高空作业人员
【多选题】
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池内属易燃易爆和有毒场所。
A. 甲烷
B. 乙烷
C. 丙烷
D. 丁烷
【多选题】
()是指人员在山地作业、登山或旅游时,意外掉入山谷,被困于高山、悬崖峭壁等处,无法自行脱身,生命受到威胁而采取的救援行动。___
A. 山地救人
B. 地震救援
C. 水域救人
D. 地质灾害救援
【多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孤岛遇险事故的特点?___
A. 四周无依靠,被湍流包围,孤立无援。
B. 被救者在水中会失去理智,救援人员将受到威胁。
C. 环境危险、复杂,被救者心理压力大。
D. 舟船难以靠近,救援行动艰难。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规定,“()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___
A. 乡
B. 镇
C. 县
D. 市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
D.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单选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___
A. “四清五反”
B. “一化三改”
C. “两个转变”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___
A. 政治条件
B. 经济条件
C. 制度条件
D. 思想条件
【单选题】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___
A. 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 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 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 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单选题】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___
A. 赎买
B. 统购统销
C. 公私合营
D. 合作化
【单选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___
A.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 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___
A. 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 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单选题】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___
A. 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 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 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 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单选题】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___
A.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 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 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 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单选题】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___
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___
A. 新民主主义
B. 社会主义
C. 共产主义
D. 资本主义
【单选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___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革命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
A.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 人民大众与封建社会的矛盾
【单选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___
A. 新中国的建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单选题】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___
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单选题】
1955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如何以苏联经验为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的是___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陈云
D. 邓小平
【单选题】
1956年底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___
A.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B.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C.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单选题】
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___
A. 对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条件的阶级状况、社会状况及国情的判断、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分析是基本正确的
B. 提出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
C. 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D. 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单选题】
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最早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中央领导人是___
A. 陈云
B. 邓子恢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单选题】
在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达是___
A. 小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己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 大资产阶级
【单选题】
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四个现代化是指___
A. 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业
B. 工业、农业、商业和科学技术
C.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D. 工业、农业、国防和交通业
【单选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___
A.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D. 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___
A.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B. 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C. 提出了发展工业化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D. 提出了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的一种政治局面
【单选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他提出___
A. 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B. 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C. “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D. 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单选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___
A. 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单选题】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___
A. 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B. 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C. 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___
A. 一百年
B. 一百五十年
C. 二百年
D. 三百年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___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单选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___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__
A. 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C. 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平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___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共产党领导
D.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单选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___
A. 四项基本原则
B. 改革开放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四个现代化
【单选题】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___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三大
【单选题】
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___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___
A.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单选题】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___
A.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 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___
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单选题】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___
A.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 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单选题】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___
A.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实现祖国统一
C. 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