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应该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的是___
A. 财务会计账簿
B. 风险管理状况
C.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更
D. 财务会计报告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银行业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银行有巨额非法票据承兑,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应当立即向下列何人报告? ___
A. 该省人民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负责人
B. 国务院主管金融工作的负责人
C.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
D.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
【单选题】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以下哪一项不是金融诈骗的违法行为?___
A. 编造引进资金的理由从银行贷款
B. 上市公司董事长变更,没有进行披露
C. 自制信用卡从银行提款机提款
D. 提供不完整的财务报表,以获取银行贷款
【单选题】
根据《反洗钱法》规定,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
A. 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B. 金融机构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C. 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如代理人有授权委托书的,则不必对代理人的身份进行核对、登记
D. 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应当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及时销毁
【单选题】
依票据法原理,票据被称为无因证券,其含义是指什么? ___
A. 取得票据无须合法原因,即使是盗窃而得的票据,持票人也享有票据权利
B. 票据权利以票面记载为准,即使票据上记载的文义与记载人的真实意思有出入,也要以该记载为准
C. 占有票据即能行使票据权利,不问占有该票据的原因和资金关系
D. 当事人签发、转让、承兑等票据行为须依法定形式进行
【单选题】
向客户出售重空凭证时,对列入《黑名单》的出票人,应立即收回其剩余支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不得再为其提供该两类票据,出票人需要提取现金的,应使用___。___
A. 支款凭证
B. 自制凭证
C. 贷记凭证
D. 本票
【单选题】
下列有关信息保密的说法错误的是___
A.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妥善保存客户资料及其交易信息档案
B. 在受雇期间不得随意透露客户的资料和交易信息
C. 在离职后也要受信息保密的约束
D. 将客户信息用于未经客户许可的其他目的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公平竞争行为?___
A. 某银行为了提高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讲授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后,该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吸引了更多客户
B. 某银行虽然在同类同质产品的定价上并不是最低的,但却能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C. 某银行在向客户推销信用卡业务时,明确告知客户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可以兑换某些奖品
D. 某银行客户经理为了获得一家上市企业的贷款业务,答应其财务部负责人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
【单选题】
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熟知业务”的规定的是___
A. 熟知向客户推荐的产品
B. 银行产品部门向客户经理介绍产品时未提及风险,客户经理也没有主动了解产品风险
C. 熟知与自身岗位相关的法规
D. 熟知业务处理流程
【单选题】
某金融专业刚毕业的男性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他以自己对某些风险的理解不够为理由,礼貌地邀请办理业务的一名年轻女性工作人员下班后单独为其解释。该女性工作人员恰当的做法是___。
A. 认为该客户的要求属于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必须满足其要求
B. 认为这是不合理的邀请,坚决不能做
C. 耐心向客户解释,如果是解释业务,应尽量在上班时间在工作场所进行
D. 让保安人员立即驱逐该客户
【单选题】
以下哪种行为符合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___
A. 某银行代理销售一只基金产品,该行销售人员为了利用该银行的知名度实现销售目标,在介绍产品时没有提到最终责任承担者,并使得消费者误以为该银行是风险承担者
B. 在向普通群众介绍产品合约的时候,银行职员大量使用术语和银行内部用语,使客户对产品特性很难理解
C. 银行工作人员向消费者详细介绍该行代理的产品的性质、风险、最终责任承担人以及该行的责任与义务
D. 银行职员在介绍银行所代理产品的时候,利用银行的声誉对所代理产品进行合约以外的承诺
【单选题】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做到授信尽职,但对申请贷款企业的授信尽职可以不包括___。
A. 了解该企业所处行业情况
B. 如该企业申请担保贷款,应当了解担保物的情况
C. 了解客户所在区域的信用环境
D. 了解该企业总经理的个人信用卡消费情况
【单选题】
法院持法定手续到某银行支行查询某贸易公司的存款状况,该行某业务员因与该贸易公司保持着很好的业务关系,闻讯后立即告知该贸易公司,此行为违反了___规定。
A. 反洗钱
B. 协助执行
C. 内幕交易
D. 监管规避
【单选题】
当银行业从业人员对所在机构的处分有异议时,采取的正确行为是___。
A. 先按正常渠道反映与申诉
B. 偷拍窃听,积极收集对自已有利的证据
C. 立即向媒体公开披露所受冤屈
D. 以上方式都正确
【单选题】
某银行为争取业务而批准了一定的招待费预算,而客户经理并没有请客户吃饭就做成了该项业务。当天,客户经理携带家人将该预算自行消费掉,其行为___。
A. 因为业务已经谈妥,所以是合理的
B. 不合理,不应当申报不实费用
C. 如果消费超过了预算额度,则是不合理的
D. 是合理的,因为客户经理并没有浪费
【单选题】
《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惩戒措施”中规定:对违反本职业操守的银行业从业人员,所在机构应当视情况给予相应惩戒,情节严重的,应___。
A. 开除
B. 通报同业
C. 解除劳动合同
D. 罚款
【单选题】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按监管部门要求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级别报送非现场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并建立___制度。
A. 周报
B. 保密
C. 重大事项报告
D. 应急处理
【单选题】
在向客户推荐产品或提供服务时,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根据监管规定要求,对所推荐的产品及服务所涉及的各种风险要向客户进行充分的提示。下列哪项风险不属于应当提示的范畴___。
A. 道德风险
B. 法律风险
C. 政策风险
D. 市场风险
【单选题】
银行金融机构应将从业人员遵循《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情况纳入_和_范围。___
A. 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B. 合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C. 风险管理、合规管理
【单选题】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认真执行上级指令。执行中如发现可能发生违章违纪行为,或可能导致风险时,应立即向( )报告。___
A. 上级或越级
B. 所在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
C. 国家司法机关
D. 以上皆正确
推荐试题
【多选题】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___
A. 内容决定形式
B. 形式决定内容
C. 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D. 当形式与内容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E. 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多选题】
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区别在于___
A. 是否承认客观对象和人的思想是认识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多选题】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___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多选题】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___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多选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___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多选题】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___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C.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D.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多选题】
在认识论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___
A. 认识是人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如实反映
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认识是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E. 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曲折发展的过程
【多选题】
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___
A. 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和能力
B. 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 只有人才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D. 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E.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多选题】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___
A. 认识主体缺乏反映世界的能力
B. 事物发展规律缺乏规律性
C. 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D.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多选题】
“有用就是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这种观点的错误是___
A. 承认真理的有用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D. 把真理的作用和真理的依据混同
E. 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多选题】
以下关于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的论述正确的是___
A.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客体性
C. 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现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 真理原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价值原则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选题】
认识过程中的“重构”,是___
A. 主体重新构造客体的过程
B.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C.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创造性的反映过程
E. 主体选择、加工客体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体系的过程
【多选题】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___
A. 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 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多选题】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___
A. 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 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C. 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 真理与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相互转化
E. 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能转化为谬误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___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多选题】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___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 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多选题】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___
A. 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___
A. 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 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E.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___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 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
E.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多选题】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___
A.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
D.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多选题】
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___
A. 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 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 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多选题】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___
A. 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B. 有用的就是真理
C. 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D. 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多选题】
对同一名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___
A. 认识来源于经验
B. 在经验的积淀中加深认识
C.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缺乏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 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多选题】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___
A.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 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 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多选题】
下面关于认识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___
A. 认识的基本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B. 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
C.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D. 认识中介是各种认识工具、手段要素及其运用和操作系统
【多选题】
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___
A. 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 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C.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D. 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E. 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