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本题1分)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E-R模型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操作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其中数据更新操作不包括( )。(本题1分)
A. )插入
B. )删除
C. )检索
D. )修改
【单选题】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关系的模式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这是( )。(本题1分)
A.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B.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 )数据的位置独立性
D. )数据的存储独立性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理数据独立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本题1分)
A. )物理数据独立性由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实现。
B. )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
C. )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用户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变。
D. )为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我们需要修改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
【单选题】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 )。(本题1分)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单选题】
设在某个公司环境中,一个部门有多名职工,一名职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则部门与职工之间的联系是( )。(本题1分)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不确定
【单选题】
以下所列数据库系统组成中,正确的是( )。(本题1分)
A. )计算机、文件、文件管理系统、程序
B. )计算机、文件、程序设计语言、程序
C. )计算机、文件、报表处理程序、网络通信程序
D. )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
【单选题】
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 )三部分组成。(本题1分)
A.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 )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 )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 )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单选题】
下面列出的条目中,( )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成员。(本题1分)
A. )Ⅰ.操作系统 Ⅱ.数据库管理系统 Ⅲ.用户 Ⅳ.数据库管理员 Ⅴ.数据库
B. )Ⅱ、Ⅲ、Ⅳ和Ⅴ
C. )Ⅱ、Ⅳ和Ⅴ
D. )Ⅰ、Ⅱ、Ⅳ和Ⅴ
E. )都是
【单选题】
下面列出的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 )阶段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本题1分)
A. )人工管理阶段
B. )文件系统阶段
C. )数据库阶段
D.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
【单选题】
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库系统( )。(本题1分)
A. )数据可共享
B. )数据无冗余
C. )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单选题】
常见的数据模型是( )。(本题1分)
A.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B. )概念模型、实体模型、关系模型
C. )对象模型、外部模型、内部模型
D. )逻辑模型、概念模型、关系模型
【单选题】
三级模式间存在两种映射,它们是( )。(本题1分)
A. )模式与子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B. )子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内模式间
C. )子模式与外模式间,模式与内模式间
D. )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模式间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本题1分)
A. )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单选题】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本题1分)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单选题】
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本题1分)
A.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 )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主关键字叙述正确的是( )。(本题1分)
A. )一个表可以没有主关键字
B. )只能将一个字段定义为主关键字
C. )如果一个表只有一个记录,则主关键字字段可以为空值。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单选题】
关系代数的 5 个基本操作是( )。(本题1分)
A. )并、交、差、笛卡儿积、除法
B. )并、交、选取、笛卡儿积、除法
C. )并、交、选取、投影、除法
D. )并、差、选取、笛卡儿积、投影
推荐试题
【单选题】
横梁夹紧装置与立柱夹紧面接触不良,由于横梁夹紧时受力___,致使横梁移动时其平行度发生变化,此时可检查夹紧装置与力柱表面的接触情况,并修刮横梁夹紧装置工作面,直至接触良好。
A. 不均衡
B. 分布不均匀
C. 过大
D. 过小
【单选题】
大型设备机械零件的特点是大、重、精度要求不高,所以其修复常用焊修、镶补,摸、接、粘接等修复方法,但有一个___,不能降低零件的强度和刚性及设备的力学性能,不能大幅度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A. 要求
B. 方法
C. 原则
D. 常识
【单选题】
建立具有特定的恒定温度与相对湿度条件的人工气候室,温度范围在20~25℃,控制精度最大误差为±1℃相对湿度为___,控制精度最大误差为±10﹪。
A. 45%~70﹪
B. 50%~60﹪
C. 55%~65﹪
D. 50%~70﹪
【单选题】
常遇到高温(38℃)以上,高温伴强辐射热,以及高温伴有高湿的异常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所从事的工作都是___。
A. 特殊工种
B. 高温工种
C. 高压作业
D. 高温作业
【单选题】
平面导轨的直线性误差,平面导轨___
A. 只存在垂直面内的直线性误差
B. 只存在水平面内的直线性误差
C. 存在垂直面内的直线性误差或水平面内的直线性误差
D. 存在垂直面内的直线性误差和水平面内的直线性误差
【单选题】
独立操作训练法,指导者要对学员进行独立操作训练,使学员在反复,多样的操作训练中巩固其所学的操作技能,指导者还可在学员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___其操作水平。
A. 发挥
B. 运用
C. 施展
D. 提高
【单选题】
用龙门刨床自身检查所加工床身导轨的精度,必须注意,测量误差是加工误差和___的综合误差,最终要使其精度和技术要求达到图样的要求。
A. 龙门加工基准误差
B. 龙门原始误差
C. 龙门刨自身误差
D. 龙门安装基准误差
【单选题】
大型设备机械零件的特点是大、重、精度要求不高,常采用焊接、铆接、镇补、粘接等方法修复,但有一个原则,不能降低零件的强度和刚性以及设备的___,不能大幅度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A. 使用安全性
B. 使用精度
C. 力学性能
D. 化学性能
【单选题】
所谓小孔,是指直径为3mm以下的孔。钻削小孔时,应尽量选用()的切削速度,开始进给时要尽可能使用___的进给量
A. 较高、较大
B. 较低、较大
C. 较高、较小
D. 较低、较小
【单选题】
合像水平仪是用来测量水平位置微小角度偏差角度值的仪器,在机修作业中,常用合像水平仪精密校平安装水平,测量各种机床或___的导轨面,基准平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以及零部件相对位置的平行度和垂直度等。
A. 各类工具
B. 一般设备
C. 各类设备
D. 特殊设备
【单选题】
修复磨头主轴时,要估计好最大的修磨量,避免主轴热处理层被修磨掉,防止大幅度地降低主轴的刚度,因此时主轴的修磨量一般应小于___。
A. 0.1mm
B. 0.3mm
C. 0.5mm
D. 0.7mm
【单选题】
在检测外圆磨床床身横向导轨和纵向导轨的垂直度误差时,先以刮好的___为基准,使方框角尺的工作面与之平行并固定。
A. 横向导轨的单条V型导轨
B. 纵向导轨的单条V型导轨
C. 横向导轨的单条平面导轨
D. 纵向导轨的单条平面导轨
【单选题】
材料牌号,锡青铜6-6-3普通耐磨青铜,具有高的切削加工性能适用于在中速(υ=3~6m/s)和低负荷___下工作的零件,如一般轴套和螺母。
A. P≤4000N/ Cm2
B. P≤2000N/
C. m2 C、P≤3000N/ Cm2
D. P≤1000N/ Cm2
【单选题】
材料牌号,锡青铜10-0.5高级耐磨青铜,能在单位压力P≥1000N/ Cm2及速度高___情况下工作的零件。
A. υ<7m/s
B. υ<8m/s
C. υ<9m/s
D. υ<10/s
【单选题】
齿形误差超差,齿轮两侧的齿形,一侧外凸于标准渐开线,另一侧内凹于标准渐开线,这是由于滚刀安装时没有对准工件回转中心,造成滚刀左右齿廓的实际___不等,压力角大的一侧齿形内凹与标准渐开线,压力角小的一侧齿形外凸于标准渐开线,使整个齿呈不对称齿形,此时移动或转动滚刀,改变滚刀相对与工件的位置,即可消除。
A. 加工误差
B. 测量误差
C. 压力角
D. 齿廓
【单选题】
不锈钢产品粘接前要做好粘接面清洁处理工作,可采用喷砂、电砂轮、钢丝刷或粗砂纸等方式打磨,提高修复表面的粗糙度,使用___清洗剂擦拭,以清洁接合表面。
A. 甲烷
B. 丙酮
C. 乙炔
D. 乙醚
【单选题】
灌注水泥将浆时,机床装配及主要检查都做完后,用水泥浆灌注床身及立柱的地脚螺栓孔,必须注意均匀地灌注水泥浆,经过___天待水泥硬化后,拧紧地脚螺母,在紧地脚螺母时必须保持机床所调整的精度不变。
A. 10~15天
B. 3~4天
C. 6~8天
D. 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