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在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强调安排国民经济济发展的顺序是 ___
A.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B. 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C.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D. 农业、商业、轻工业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在 ___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单选题】
1959年,___给毛泽东写信指出“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其原因,但被毛泽东认为是右倾的表现,于是,庐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由纠“左”变为反右,随即全党范围展开大规模“反右倾”斗争
A. 彭德怀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张闻天
【单选题】
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___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 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单选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___
A. 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 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___
A. 1962年10月16日
B. 1963年10月16 日
C. 1964年10月16 日
D. 1965年10月16日
【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___
A. 1971年4月24 日
B. 1970年4月24 日
C. 1969年4月24日
D. 1968年4月24日
【单选题】
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 ___所写的《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A. 康生
B. 吴晗
C. 林彪
D. 邓小平
【单选题】
1970—1971年发生了___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康生反革命集团
C. 林彪反革命集团
D. 姚文元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毅然粉碎了___篡党夺权的阴谋,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A. 江青反革命集团
B. 林彪反革命集团
C. 王洪文反革命集团
D. 康生反革命集团
【单选题】
1966—1976年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运动是 ___
A. “文化大革命”
B. “大跃进”运动
C. 反右斗争
D. “三大改造”运动
【单选题】
在“文化大革命”中作恶多端,被毛泽东称为“四人帮”的是 ___
A. 林彪、江青、陈伯达、姚文元
B. 林彪、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C.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D.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陈伯达
【单选题】
1971年,第___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 二十三届
B. 二十四届
C. 二十五届
D. 二十六届
【单选题】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的八字方针是:___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 稳定市场,综合平衡
D. 保证重点,适当压缩
【单选题】
第一次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错误指导思想,正式规定为“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___
A. 八届十中全会
B.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单选题】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式是___
A. 团结——斗争——团结
B. 斗争——团结——斗争
C. 批评——团结——批评
D. 团结——批评——团结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___
A. 资产阶级思想
B. 小资产阶级思想
C. 封建主义思想
D. 修正主义思想
【单选题】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___
A.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批评——团结——批评
【单选题】
我国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___
A. 洋为中用
B. 全盘西化
C. 中体西用
D. 一概排斥
【单选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___
A.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B.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 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破坏
D.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
【单选题】
周恩来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___
A. 实现工业现代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D. 实现国防现代化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___
A. 不要四面出击
B.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 统筹兼顾
D.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单选题】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___
A. 重、轻、农发展关系问题
B.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问题
C.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 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
【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是___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D. 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
【单选题】
中国进入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提出了___
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单选题】
在1957年4月,在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整风运动的对象是___
A.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由主义
C. 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可以概括为___
A.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B.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 中央出现修正主义的观点
D. 由天下动乱到天下大治
【单选题】
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的是___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周恩来
【单选题】
1972年,美国总统 ___访华
A. 尼克松
B. 里根
C. 卡特
D. 克林顿
【单选题】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___ 提出
A. 卡翁达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列宁
【单选题】
1958年“大跃进”中我国钢产量的目标是___吨
A. 300万
B. 500万
C. 800万
D. 1070万
【单选题】
“大跃进”在工业战线上的目标主要是实现___产量的突破
A. 铁
B. 煤
C. 钢
D. 汽车
【单选题】
“大跃进”中在农村刮起的“共产风”主要是指___
A. 搞人民公社
B. 虚报产量
C. 生产管理中瞎指挥
D. 在公社中对属于社员和生产队的粮食无偿调拨
【多选题】
《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包括 ___
A. 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B.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多选题】
《论十大关系》阐述了政治方面的关系问题,包括 ___
A. 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方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巩固各民族团结
B. 在党和非党关系方面,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 在是非关系方面,要分清是非,对待犯错误的人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方面,认为反革命已大为减少,今后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多选题】
党的八大指出 ___
A. 经济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必须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C. 重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强调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多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___
A. 敌我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的矛盾
C. 中华民族同国际帝国主义的矛盾
D.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多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主要是指 ___
A. 在人民内部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 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C. 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多选题】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做出以下努力,使得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初步确立,并改善了国际环境,包括 ___
A. 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瑞士日内瓦会议,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政策
B. 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中国确定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C. 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D. 1971年,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上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得以确立
【多选题】
“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 ___
A. 盲目追求高速度,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
B. 不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企图依靠群众运动的方法来快速发展生产力
C.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
D. 人民群众高涨的热情
【多选题】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___
A.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
C.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
D. 《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推荐试题
【多选题】
1个工作领导人或1个作业组,同时只能接受( )张工作票。( )张工作票只能发给1个作业组。___
A. 2
B. 3
C. 1
D. 1
【多选题】
每1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 )个跨距,在同1组软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 )条股道。在相邻线路同时作业时,要分别派监护人各自监护。___
A. 2
B. 3
C. 4
D. 1
【多选题】
接触悬挂包括( )、吊弦、( )。与电动列车受电弓直接接触的是接触线。___
A. 定位管
B. 接触线
C. 支持器
D. 承力索
【多选题】
支柱按其在接触网中的作用可分为( )支柱、转换支柱、中心支柱、( )、定位支柱、道岔支柱、软横跨支柱、硬横跨支柱及桥梁支柱等几种。___
A. 定位
B. 中间
C. 锚柱
D. 倒立柱
【多选题】
定位装置由( )、支持器和定位线夹组成,它通过定位管和连接零件安装在腕臂上(弹性底座),并承受接触线的( )(风力和曲力)。___
A. 定位管
B. 线夹
C. 水平力
D. 垂直力
【多选题】
接触线的高度(导高)由定位管、( )、弹性元件来调整,接触线的拉出值由( )来调整。___
A. 支持器
B. 吊弦
C. 线夹
D. 定位装置
【多选题】
洞内外定位管对轨面的坡度在直线段为不大于( )°角,在曲线段为不大于( )°角;___
A. 20°
B. 30°
C. 40°
D. 25°
【多选题】
分段绝缘器设在车站、( )、存车线、车辆厂、停车库等地,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作业方便及人身安全,将接触网在( )的方面分成独立的区段。___
A. 出入段线
B. 渡线
C. 机械
D. 电气
【多选题】
中心锚结,其布置原则是尽量使中心锚结两端( )相等,直线曲段中心锚结设在锚段中部,曲线曲段、曲线半经相同的整个锚段仍设在锚段中部,当锚段处于直线和曲线共有区段且曲线半经不等时,应设在靠( )一侧。___
A. 接触线导高
B. 张力
C. 曲线少半径大的
D. 曲线少半径小的
【多选题】
线岔是用一根限制管将相交的接触线相互贴近,限制管的两端用( )固定在工支接触线上,使受电弓从非支接触线过渡到工作接触线,限制( )接触线的抬升量,并能保证上面的接触线在其活动。 ___
A. 定位线夹
B. 吊索线夹
C. 工作支
D. 非工作支
【多选题】
两工作支接触线相距( )处,两工作支接触线与轨面的高度应相等,侧线工作支接触线允许高于正线工作支接触线( );工作支接触线与非工作支接触线相距8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100mm。___
A. 500mm
B. 800mm
C. 10~20 mm
D. 20~30mm
【多选题】
由于铜和铜合金有较高的( ),硬拉电解铜和铜合金已称为全球使用的导线材料。___
A. 导电性
B. 张力
C. 硬度
D. 承受温度变化和抗腐蚀的能力
【多选题】
在早期接触悬挂中也采用镀锌钢导线( )。___
A. 吊索
B. 承力索
C. 横承力索
D. 定位索
【多选题】
要求承力索能够承受较大的( ),并且在温度变化时驰度变化较小。___
A. 张力
B. 具有抗腐蚀能力
C. 拉力
D. 应力
【多选题】
吊弦一般有( )。___
A. 环节吊弦
B. 活动吊弦
C. 弹性吊弦
D. 整体吊弦
【多选题】
环节吊弦一般由( )节连在一起。___
A. 2节
B. 3节
C. 4节
D. 1节
【多选题】
"___
A. 不可调整体吊弦
B. 可调整体吊弦
C. 带载流环可调式整体吊弦
D. 带载流环不可调整体吊弦
【多选题】
支柱定位处吊弦按悬挂类型的不同分为( )两种。___
A. 简单支柱吊弦
B. 复杂支柱吊弦
C. 弹性支柱吊弦
D. 非弹性支柱吊弦
【多选题】
联接分为( )。___
A. 动联接
B. 静联接
C. 活动联接
D. 非活动联接
【多选题】
螺栓联接可分为( )。___
A. 受拉螺栓联接
B. 受压螺栓联接
C. 受剪螺栓联接
D. 受推螺栓联接
【多选题】
柔性接触网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其弛度 误差不大于下列数值:()。___
A. 简单悬挂为10%
B. 简单悬挂15%
C. 全补偿链形悬 挂为 10%
D. 当弛度误差不 足 15 毫米者 按 15 毫米掌 握
【多选题】
下列对接触线、承力索磨耗及损伤规定 正确的说法是()。___
A. 承力索、接触线磨耗和损伤 后不能满足该 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
B. 承力索、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 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C. 承力索用钢芯 铝绞线或铝包 钢绞线时,其 钢芯若断股, 必须切断重新 接续
D. 接触线接头、 补强处接触线 高度允许低于相邻吊弦点
【多选题】
柔性接地线缆的技术标准不正确的是()。___
A. 接地线缆安装应走向应平滑,且不得有 硬弯、死弯、散股现象。
B. 接地线缆沿隧 道壁敷设必须 密贴,按每间 隔 不大于1000mm设置一套绞线固定卡或电缆固定卡
C. 接地线缆所有 连接线夹连接 后铜绞线露头50mm,允许误差±10mm,线头不得有散股现象
D. 用力矩扳手检 查各螺栓紧固 力矩是否达到设计要求,M8 螺栓紧固力矩15N•m,M10 螺栓紧固力矩
【多选题】
接触网链形悬挂的计算负载分为()。___
A. 风负载
B. 覆冰重量
C. 垂直负载
D. 水平负载
【多选题】
以下属于接触线横向偏移构成部分的是()。___
A. 接触线在风荷 载作用下的风 偏
B. 腕臂支撑结构 在悬挂、线索 张力和风荷载 作用下的偏移
C. 支柱在悬挂、 线索张力和风 荷载作用下的 偏移
D. 基础转动产生 的偏移
【多选题】
接触悬挂的弹性,衡量弹性的标准有()。___
A. 弹性大小
B. 弹性均匀程度
C. 弹性系数
D. 弹性补偿件参 数
【多选题】
刚性刚柔过渡本体使用力矩正确的有()。___
A. 柔性接触线接 入刚柔过渡本 体后,其张力 由刚柔过渡本 体上的接触线 线 夹 予 以 承 担,该线夹螺 钉的紧固力矩为 50N•M
B. 刚柔过渡本体 上防扭装置固 定螺钉的紧固 力矩为 40N•M
C. 刚柔过渡本体 与柔性悬挂系 统相连的一侧 端部设有馈线 线夹,为柔性 悬挂的承力索 的馈线电缆提 供电连接点, 馈线线夹的紧 固螺母力矩为70N•M
D. 刚柔过渡本体 切槽上有 6 组 M10 螺杆紧固 力矩为 16N•M
【多选题】
使用并线索的方法进行机械补强时的注 意事项正确的是()。___
A. 补强线的两端 头要用绝缘胶 布或细铜丝绑 扎不少于 25mm
B. 安装的补强线 较长时,中间 可以用细铜丝 或 绑 扎 带 扎 紧,其绑扎间 隔为 300mm
C. 补强线原则上 应安装在原线 索的下方
D. 补强线的安装 长 度 不 宜 过 长,长度一般 不超过 15 米
【多选题】
一个超过 800m 锚段内馈电线和架空地线 的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分别不 得超过下列规定()。___
A. 安全值 2 个
B. 安全值 4 个
C. 限界值 8 个
D. 限界值 10 个
【多选题】
时速 120km h 以下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摆 动量与抬升量分别为()。___
A. 250mm
B. 350mm
C. 120mm
D. 150mm
【判断题】
当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当量跨距下导线张力变化规律与锚段内各跨距线索张力变化规律不相同
A. 对
B. 错
【判断题】
支柱风负载属于接触悬挂的垂直负载
A. 对
B. 错
【判断题】
当线索下锚时,下锚支线索由于改变方向对转换柱产生的垂直分力,称为线索的下锚分力
A. 对
B. 错
【判断题】
非绝缘软横跨的横承力索与上下部固定绳均对地绝缘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为了减小横向承力索中的张力,降低对支柱容量要求,横向承力索一般有较小弛度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上部固定绳的作用是固定各股道的横向承力索,并将横向承力索的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
A. 对
B. 错
【判断题】
受线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布置绝缘锚段关节时,通常设置非绝缘锚段关节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为满足机械受力的需要,将接触网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关联的分段,称为锚段
A. 对
B. 错
【判断题】
四跨绝缘锚段电动列车受电弓在锚段关节中间实现锚段过渡
A. 对
B. 错
【判断题】
,避免车梯框架被风吹倒掉入区间,影响运营。"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