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经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这些思想观点主要有___
A. 1956年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
B. 1956年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刚刚建立”,但还没有“完全建成”
C. 我国社会主义需要在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才算从根本上建成
D. 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一个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___
A. 公有制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居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主体,当时经济总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农业、手工业经济,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是社会经济主体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社会主义因素为主导,居于领导地位,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C.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加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解决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通过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一是明确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一是规范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二者关系在于___
A. 不了解社会性质或判断错误,就会离开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根本方向
B. 不能正确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可能超越或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C. 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是根本原则,是前提
D. 正视而不超越发展阶段是保证,是防止急于求成或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认识基础
【多选题】
新时期30多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两个没有变”,主要是指___
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没有变
【多选题】
在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___
A. 只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发展程度与水平,会产生“左”的错误
B. 只讲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不讲性质与方向,又可能离开社会主义
C. 只有坚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水平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才能自觉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全面把握社会性质、方向与发展程度的水平才能克服“左”和右的干扰
【多选题】
依据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历史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跨越性,所以___
A. 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
B. 以为革命成功后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的错误认识根源
C. 认为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唯物辩证法
D. 认为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这一课”的观点,是自由化观点
【多选题】
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___
A. 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 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 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 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是___
A.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 是防止和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
【多选题】
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包括___
A.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D.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基本方针
【多选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因为___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时期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B. 是兴国之要以及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C. 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
D. 如果经济建设为中心发生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多选题】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因为___
A.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要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B.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C. 离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D.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多选题】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作用是___
A. 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B.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 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多选题】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___
A.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B. 反映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
C. 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 制定当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E. 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___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B. 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C. 社会主义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决定的
D.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所决定的
E. 我国还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所决定的
【多选题】
对社会正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正确或者基本正确的表述是___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C. 人民要求建立先进工业国的目标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D.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E. 阶级和阶级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
【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___
A. 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B. 明确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C. 汲取了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D.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
E.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清醒和成熟
【多选题】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就是___
A.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B. 坚持方向与道路的统一
C. 坚持目的与过程的统一
D. 坚持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E. 坚持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多选题】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___
A. 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 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 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 指明了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根本途径
【多选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要意义在于___
A.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B. 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组成部分
C. 是20世纪国内外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D. 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多选题】
邓小平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所作的重要论断有___
A.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C.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E.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多选题】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主要是因为___
A. 科学地把握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B.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要求
【多选题】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___
A.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 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 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多选题】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___
A. 社会主义本质论
B.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多选题】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是___
A. 现代化的工业
B. 现代化的农业
C.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与现代化的国防
D.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多选题】
江泽民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是___
A. 2000年到2010年GDP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2010年到20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 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 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多选题】
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是指___
A.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B. 科教更加进步
C.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D.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多选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___
A.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D.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E.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多选题】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___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高科技发展战略
D.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选题】
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含义是___
A.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D. 必须坚持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富强
【多选题】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协调发展主要指 ___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B.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
D. 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协调
【多选题】
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___
A. 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B. 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
C. 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
D.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多选题】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主要措施有___
A. 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
B. 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
C. 全面从严治党,确保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 全面推进中国梦
E.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
推荐试题
【多选题】
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于它遵循了___
A.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D.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多选题】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___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多选题】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__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多选题】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___
A.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B. 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多选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___
A.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B. 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多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___
A. 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多选题】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___
A. 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多选题】
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___
A. 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 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 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D. 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 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多选题】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的是___
A.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 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多选题】
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___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 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C.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多选题】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巨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___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多选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___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多选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___
A. 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
B.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
C.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
D.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多选题】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___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多选题】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___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多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___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___
A. 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斗争
B. 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斗争
C. 对社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的变革
D.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