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3]酸碱滴定变化规律一般分成___个阶段来讨论。
A. 1
B. 2
C. 3
D. 4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HCO3-属于___。
A. 酸性物质
B. 碱性物质
C. 中性物质
D. 两性物质
【单选题】
[2]某酸在18℃时的平衡常数为1.14×10-8,在25℃时的平衡常数为1.07×10-8,则说明该酸___。
A. 在18℃时溶解度比25℃时小
B. 酸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C. 温度高时电离度变大
D. 温度高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小
【单选题】
[1]以浓度为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20mL浓度为0.l000mol/L的盐酸,理论终点后,氢氧化钠过量0.02 mL,此时溶液的pH为___。
A. 1
B. 3.3
C. 8
D. 9.7
【单选题】
[1]测定水质总碱度时,V1表示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的盐酸体积,V2表示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盐酸体积,若V1 =0,V2 >0,说明水中___。
A. 仅有氢氧化物
B. 既有碳酸盐又有氢氧化物
C. 仅有碳酸盐
D. 只有碳酸氢盐
【单选题】
[1]讨论酸碱滴定曲线的最终目的是___。
A. 了解滴定过程
B. 找出溶液pH变化规律
C. 找出pH突跃范围
D.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单选题】
[2]下列物质中能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___ (苯酚) [a(=1.1×10-10;Kb(NH3)=1.8×10-5;Ka(HAc)=1.8×10-5;草酸:Ka1=5.9×10-2,Ka2=6.4×10-5])
A. 苯酚
B. 氯化铵
C. 醋酸钠
D. 草酸
【单选题】
[2]已知H3PO4的pKa1=2.12, pKa2=7.20, pKa3=12.36.0.10mol/L Na2HPO4溶液的pH约为___。
A. 4.7
B. 7.3
C. 10.1
D. 9.8
【单选题】
[1]用0.l000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2C2O4(Kal=5.9×10-2,Ka2=6.4×10-5)时,有几个滴定突跃?应选用何种指示剂?___
A. 二个突跃,甲基橙(pKHIn=3.40)
B. 二个突跃,甲基红(pKHIn=5.00)
C. 一个突跃,溴百里酚蓝(pKHIn=7.30)
D. 一个突跃,酚酞(pKHIn=9.10)
【单选题】
[1] 0.5mol/LHAc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为___[pKa(HAc) =4.76]
A. 2.5
B. 13
C. 7.8
D. 4.1
【单选题】
[1]某弱碱MOH的Kb=l×10-5,则其0.1mol/L水溶液的pH为___。
A. 3.0
B. 5.0
C. 9.0
D. 11
【单选题】
[2]用NaAc•3H2O晶体,2.0mol/L HAc来配制pH为5.0的HAc-NaAc缓冲溶液1L,其正确的配制是___。M(NaAc•3H2O) =136.0 g/mol,Ka=1.8×10。
A. 将49gNaAc•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50mL2.0.mol/L HAc溶液,用水稀释1L
B. 将98gNaAc•3H2O放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50mL2.0mol/L 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C. 将25gNaAc•3H2O放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l00mL2.0mol/L 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D. 将49gNaAc•3H2O放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l00mL2.0mol/L HAc溶液,用水稀释至1L
【单选题】
[3]有三瓶A、B、C同体积同浓度的H2C2O4、NaHC2O4、Na2C2O4,用HC1、NaOH、H2O调节至相同的pH和同样的体积,此时溶液中的[HC2O4]___。
A. A瓶最小
B. B瓶最小
C. C瓶最小
D. 三瓶相同
【单选题】
[2]0.10mol/L Na2S溶液的pH为___。 (H2S的Ka1、Ka2分别为1.3×10-7、7.1×10-15)
A. 4.5
B. 2.03
C. 9.5
D. 13.58
【单选题】
[1]对于硫酸、盐酸和醋酸三种酸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是___。
A. 水
B. 醋酐
C. 冰醋酸
D. 液氨
【判断题】
[3]用标准溶液HC1滴定CaCO3时,在化学计量点时,n(CaCO3)=2n(HCl)
A. 对
B. 错
【判断题】
[1]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时,溶剂若为碱性,所用的指示剂可以是中性红
A. 对
B. 错
【判断题】
[2]用0.l000mol/LNaOH溶液滴定0.l000mol/LHAc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小于7
A. 对
B. 错
【判断题】
[3]用双指示剂法分析混合碱时,如其组成是纯的Na2CO3则HC1消耗量Vl和V2的关系是Vl>V2
A. 对
B. 错
【判断题】
[1]无论何种酸或碱,只要其浓度足够大,都可被强碱或强酸溶液定量滴定
A. 对
B. 错
【判断题】
[2]邻苯二甲酸氢钾不能作为标定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基准物
A. 对
B. 错
【判断题】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无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2]酸式滴定管活塞上凡士林涂得越多越有利于滴定
A. 对
B. 错
【判断题】
[2]双指示剂就是混合指示剂
A. 对
B. 错
【判断题】
[2]在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A. 对
B. 错
【判断题】
[2]在酸碱滴定中,用错了指示剂,不会产生明显误差
A. 对
B. 错
【判断题】
[2]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氢氧根浓度也各稀释一倍
A. 对
B. 错
【判断题】
[2]碱的强弱与碱的结构有关,与溶剂的作用能力有关,同时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1]0.10mol/L二乙胺溶液,其溶液的碱度应用公式[OH-]=(Kb+(Kb+4cKb)1/2)/2(Kb=1.3×10-3)
A. 对
B. 错
【判断题】
[3]根据质子理论,NaH2PO4是一种酸式盐
A. 对
B. 错
【判断题】
[2]纯净的水pH=7,则可以说pH值为7的溶液就是纯净的水
A. 对
B. 错
【判断题】
[1]酸碱溶液浓度越小,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越长,可供选择朐指示剂越多
A. 对
B. 错
【判断题】
[1]强酸滴定弱碱时,只有当cKa≥10-8,此弱碱才能用标准酸溶液直接目视滴定
A. 对
B. 错
【判断题】
[2]错H2SO4是二元酸,因此用NaOH滴定有两个突跃
A. 对
B. 错
【判断题】
[2]酚酞和甲基橙都可用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
A. 对
B. 错
【判断题】
[3]甲基橙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为橙色
A. 对
B. 错
【判断题】
[2]用NaOH标准滴定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同的H2SO4和HCOOH溶液,若消耗NaOH体积相同,则有c(H2SO4)=c(HCOOH)
A. 对
B. 错
【判断题】
[3]影响碱的强弱因素有内因是酸自身的结构和外因溶剂的作用,此外还与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浓度和空气的压力有关
A. 对
B. 错
【判断题】
[2]对于多元酸H3AO4,其Ka1/Ka2≥10-4,是衡量其能否对第二步离解进行分步滴定的条件之一
A. 对
B. 错
【判断题】
盐酸
A. 对
B. 错
【判断题】
[2]由于羧基具有酸性,可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测出羧酸的含量
A. 对
B. 错
推荐试题
【单选题】
储备资产所获收益应计入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___
A. 收入
B. 直接投资
C. 间接投资
D. 储备资产
【单选题】
以下交易应计入本国资产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转移项目的是___
A. 向某国捐赠楼房一栋作为大使馆
B. 豁免某国债务3亿美元
C. 援助某国2000万美元修建体育场
D. 向某国地震国捐款3000万美元
【单选题】
能够明确反应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是___
A. 贸易账户差额
B. 经常账户差额
C.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
D. 综合账户差额
【单选题】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___
A. 进出口是否平衡
B.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C. 调节型交易是否平衡
D. 国际收支差额表是否平衡
【单选题】
当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长期在借方时,通常表明___
A. 贸易逆差
B. 贸易顺差
C. 资本外逃
D. 资本内逃
【单选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国内吸收不包括___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经常账户余额
【单选题】
从国民收入账户看,当一国储蓄大于投资时,形成___
A. 经常账户逆差
B. 经常账户顺差
C. 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
D. 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
【单选题】
经常账户顺差,将会导致国际净投资头寸___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
在IS-LM-BP模型中,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___
A. 水平
B. 垂直
C. 向上倾斜
D. 向下倾斜
【单选题】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与封闭条件下的相比___
A. 不变
B. 更陡峭
C. 更平缓
D. 不确定
【单选题】
在资本流动条件下,最灵活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是___
A. 收入机制
B. 价格机制
C. 利率机制
D. 汇率机制
【单选题】
在以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中,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资本完全流动的是___
A. 价格机制
B. 收入机制
C. 利率机制
D. 汇率机制
【单选题】
以下属于支出转换政策的是___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
C. 融资政策
D. 汇率政策
【单选题】
主要体现在国际储备政策之上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___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
C. 汇率政策
D. 融资政策
【单选题】
“丁伯根原则”表明要想实现n个目标,至少需要的工具数量是___
A. 一个
B. n个
C. n+1个
D. n-1个
【单选题】
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理论,当经济处于通胀和逆差并存时,应当采用___
A.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B. 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D. 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单选题】
根据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理论,当经济处于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时,应当采取___
A. 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升值
B. 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贬值
C. 宽松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升值
D. 宽松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贬值
【单选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前提假设不包括___
A. 弹性价格
B. 供给弹性无穷大
C. 汇率由国际收支决定
D. 风险中性
【单选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假设的资本流动情况是___
A. 资本完全流动
B. 资本不完全流动
C. 资本完全不流动
D. 不确定
【单选题】
国际收支的核算基础是___
A. 外汇收支
B. 货币收支
C. 经济交易
D. 经济交换
【单选题】
储备资产所获收益应计入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___
A. 收入
B. 直接投资
C. 间接投资
D. 储备资产
【单选题】
以下交易应计入本国资产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转移项目的是___
A. 向某国捐赠楼房一栋作为大使馆
B. 豁免某国债务3亿美元
C. 援助某国2000万美元修建体育场
D. 向某国地震国捐款3000万美元
【单选题】
能够明确反应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是___
A. 贸易账户差额
B. 经常账户差额
C.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
D. 综合账户差额
【单选题】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___
A. 进出口是否平衡
B.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C. 调节型交易是否平衡
D. 国际收支差额表是否平衡
【单选题】
当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长期在借方时,通常表明___
A. 贸易逆差
B. 贸易顺差
C. 资本外逃
D. 资本内逃
【单选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国内吸收不包括___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支出
D. 经常账户余额
【单选题】
从国民收入账户看,当一国储蓄大于投资时,形成___
A. 经常账户逆差
B. 经常账户顺差
C. 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
D. 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
【单选题】
经常账户顺差,将会导致国际净投资头寸___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
在IS-LM-BP模型中,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___
A. 水平
B. 垂直
C. 向上倾斜
D. 向下倾斜
【单选题】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与封闭条件下的相比___
A. 不变
B. 更陡峭
C. 更平缓
D. 不确定
【单选题】
在资本流动条件下,最灵活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是___
A. 收入机制
B. 价格机制
C. 利率机制
D. 汇率机制
【单选题】
在以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中,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资本完全流动的是___
A. 价格机制
B. 收入机制
C. 利率机制
D. 汇率机制
【单选题】
以下属于支出转换政策的是___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
C. 融资政策
D. 汇率政策
【单选题】
主要体现在国际储备政策之上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___
A. 货币政策
B. 财政政策
C. 汇率政策
D. 融资政策
【单选题】
“丁伯根原则”表明要想实现n个目标,至少需要的工具数量是___
A. 一个
B. n个
C. n+1个
D. n-1个
【单选题】
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理论,当经济处于通胀和逆差并存时,应当采用___
A.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B. 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D. 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单选题】
根据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理论,当经济处于失业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时,应当采取___
A. 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升值
B. 紧缩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贬值
C. 宽松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升值
D. 宽松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与本币贬值
【单选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前提假设不包括___
A. 弹性价格
B. 供给弹性无穷大
C. 汇率由国际收支决定
D. 风险中性
【单选题】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假设的资本流动情况是___
A. 资本完全流动
B. 资本不完全流动
C. 资本完全不流动
D. 不确定
【多选题】
货币两大基本职能是___
A. 支付手段
B. 国际货币
C. 价值尺度
D. 流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