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___0092.不属于运用安全生产管理中预防原理的原则的是( )。
A. 安全第一原则
B. 3E原则
C. 本周安全化原则
D. 因果关系原则
查看试卷,进入试卷练习
微信扫一扫,开始刷题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题】
___0093.不属于运用安全生产管理中人本原理的原则的是( )。
A. 动力原则
B. 能级原则
C. 激励原则
D. 封闭原则
【单选题】
___0094.不属于运用安全生产管理中系统原理的原则的是( )。
A. 动态相关性原则
B. 整分合原则
C. 行为原则
D. 反馈原则
【单选题】
___0095.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 )。
A. 消除危险源
B. 隔离危险源
C. 规范人员行为
D. 减少故障和失误
【单选题】
___0096.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 )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A. 事故
B. 有害因素
C. 意外事件
D. 不可承受风险
【单选题】
___0097.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减少和消除( )。
A. 无伤害事故
B. 伤亡事故
C. 死亡事故
D. 轻伤事故
【单选题】
___0098.下列不属于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是( )。
A.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B.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C.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D.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单选题】
___0099.( )是安全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A. 安全
B. 本质安全
C. 生产安全
D. 绝对安全
【单选题】
___0100.建筑施工能够出现群死群伤事故的是( )。
A. 脚手架工程
B. 防水工程
C. 混凝土工程
D. 土方工程
【单选题】
___0101.综合考虑事故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企业伤亡事故分为( )类。
A. 20
B. 12
C. 10
D. 8
【单选题】
___0102.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括为五个部分,即( )。
A. 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B.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C.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
D.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单选题】
___0103.下列不属于风险广义上的分类的是( )。
A. 自然风险
B. 社会风险
C. 经济风险
D. 人身伤害风险
【单选题】
___0104.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生产工作控制的重点是( )。
A. 防治管理缺陷
B. 防治物的不安全状态
C. 防治事故隐患
D. 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单选题】
___0105.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 )要求。
A. 目标
B. 成果
C. 基础
D. 规范
【单选题】
___0106.设施或系统中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是发生事故的( )。
A. 原因
B. 根源
C. 结果
D. 隐患
【单选题】
___0107.安全管理目标应当以( )的手段,运用( )的原则。
A. 科技;安全第一
B. 科学;安全第一
C. 科技;人本原理
D. 科学;人本原理
【单选题】
___0108.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级。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单选题】
___0109.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级为最高。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单选题】
___011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 )进行监督管理。
A. 评审
B. 审核
C. 定级
D. 评审定级
【单选题】
___0111.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 )级。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单选题】
___0112.重大危险源评估以( )作为评估对象。
A. 危险源
B. 危险事故
C. 危险单元
D. 危害程度
【单选题】
___0113.企业应对进入( )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 )安全管理.。
A. 同一;独立
B. 同一;统一
C. 不同;独立
D. 不同;统一
【单选题】
___0114.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 ),确定隐患等级。
A. 分类
B. 评审
C. 分析评估
D. 审核
【单选题】
___0115.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 )。
A. 安全评价
B. 安全分析
C. 安全审查
D. 安全评估
【单选题】
___0116.应急预案应定期( ),并根据其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 )和完善。
A. 评审;修订
B. 评审;编写
C. 核查;修订
D. 核查;编写
【单选题】
___0117.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 )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A. 统一化
B. 分级
C. 特殊化
D. 规范化
【单选题】
___0118.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 )。
A. 安全负责人
B. 专职安全员
C. 兼职安全员
D.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单选题】
___0119.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中“五到位”指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和( )到位。
A. 党政同责
B. 一岗双责
C. 应急救援到位
D. 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单选题】
___0120.隐患整改的“五定”是( )。
A. 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资金
B. 定时间、定方案、定队伍、定措施、定资金
C. 定时间、定措施、定技术、定责任人、定资金
D. 定时间、定技术、定责任单位、定措施、定资金
【单选题】
___0121.北京全市统一设置( )为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电话。
A. 12306
B. 12315
C. 12319
D. 12350
【单选题】
___0122.目前,我国职业病患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职业病是( )。
A. 尘肺
B. 职业性肿瘤
C. 职业性皮肤病
D. 职业性眼病
【单选题】
___0123.农村集市的主办者应当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消防管理人员,配备消防器材,保证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畅通;没有主办者的,集市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所在( )负责。
A. 所在地村民委员会
B. 所在地公安消防部门
C. 所以在公安派出所
D. 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单选题】
___0124.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属于( )。
A. 自然灾害
B. 责任事故
C. 伤亡事故
D. 意外事件
【单选题】
___0125.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 )责任。
A. 领导
B. 间接
C. 直接
D. 管理
【单选题】
___0126.( )是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A. 间接经济损失
B. 固定资产损失
C. 综合经济损失
D. 直接经济损失
【单选题】
___0127.工业的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是( )。
A. 个体防护
B. 密闭排毒
C. 排出气体的净化
D.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
【单选题】
___0128.安全生产中的术语“三违”是指( )。
A. 违反安全规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安全作业规程
B.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 违反国家标准、违反行业标准、违反企业规定
D. 违反法律、违反规范、违反部门规章
【单选题】
___0129.为凝聚北京安监工作者的精神,市安监局提出了“北京安监精神”主要内涵为“六个坚持,其中一个坚持是( )。
A. 坚持敢作敢当的品质
B. 坚持雷厉风行的务实作风
C. 坚持令行禁止的工作态度
D. 坚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单选题】
___0130.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全面开展安生产大检查深化“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京安发〔2015〕14号)要求,按照马凯副总理( )的指示要求,对每个工区、每家企业、每个工地、每条道路进行全面彻底排查。
A. 全覆盖,严要求
B. 深下去、严起来
C. 四个一律
D. 零容忍、严要求
【单选题】
___0131.隐患治理要做到“五落实一评价”,其内涵是( )。
A. 落实时限、方案、措施、预案、资金,评价隐患治理效果
B. 落实时限、方案、措施、责任人、资金,评价隐患治理效果
C. 落实时限、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资金,评价隐患治理效果
D. 落实资金、时限、责任人、措施、预案,评价隐患治理效果
【单选题】
___0132.北京安监精神中的“六个坚持”内容不包括( )。
A. 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B. 坚持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
C. 坚持善于创新的优良传统
D. 坚持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
推荐试题
【判断题】
会计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A. 对
B. 错
【判断题】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是会计的对象。
A. 对
B. 错
【判断题】
现代会计阶段将传统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由于会计主体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年度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也可以是日历年度,也可以不一致。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分期的不同,对利润总额会产生影响。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主体就是法人主体是同一个概念。
A. 对
B. 错
【判断题】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A. 对
B. 错
【判断题】
货币量度是唯一的会计计量单位。
A. 对
B. 错
【判断题】
凡是会计主体都应进行独立核算。
A. 对
B. 错
【判断题】
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当前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实收实现制。
A. 对
B. 错
【判断题】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也可以以实收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定、计量和报告。
A. 对
B. 错
【判断题】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益,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核算应当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
A. 对
B. 错
【判断题】
费用和成本是同一概念。
A. 对
B. 错
【判断题】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在任何时间点上都是平衡的。
A. 对
B. 错
【判断题】
经济业务的发生一定会引起会计恒等式两边发生变化,但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
A. 对
B. 错
【判断题】
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均为财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费用是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在正常营业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A. 对
B. 错
【判断题】
负债企业需要偿还,而所有者权益企业不需要偿还。
A. 对
B. 错
【判断题】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分为一四凭证和累计凭证。
A. 对
B. 错
【判断题】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大小由资产以负债两要素的大小共同决定。
A. 对
B. 错
【判断题】
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的,所有者不属于企业,均不能为企业的资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专利权,商标权等不具有实物状态,不属于资产。
A. 对
B. 错
【判断题】
负债是债权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求偿权,所以资产等于负债。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时,既可以指填制会计科目名称,也可以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
A. 对
B. 错
【判断题】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可概括为:登账依据相同,方向一致,金额相等,登记会计期间不同。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监督和预测。
A. 对
B. 错
【判断题】
会计计量虽然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务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A. 对
B. 错
【判断题】
试算平衡只能根据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这一个等式关系进行。
A. 对
B. 错
【单选题】
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___
A. 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单选题】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___
A. 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
B. 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C. 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D. 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单选题】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___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单选题】
解决国际国内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是集中力量搞好___
A. 经济建设
B. 军事建设
C. 政治建设
D. 文化建设
【单选题】
从“一国两制”的构想延伸下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争端的新思想___
A. 主权第一,共同开发
B. 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 主权第一,和平共处
D.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单选题】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授于者是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家主席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国务院
【单选题】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___
A. 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 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 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 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单选题】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于___
A. 2002 年
B. 2003 年
C. 2005 年
D. 2006 年
【单选题】
2006 年 4 月胡锦涛提出的理应成为两岸关系主体和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___
A. 和平发展
B. 两岸统一
C. 共创双赢
D. “一国两制”
【单选题】
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___
A. 1978 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 1949 年新华社发表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C.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D. 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